法国作家辛涅科尔曾经说过:“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凡事喜欢向外求,因此深受其累。为了追求外界的认可,追逐虚名浮利,放弃了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渴望得到别人的照拂,生活的偏爱,却忽略了自己才是人生的掌舵人。人生下半场,向外求,只能收获失望与苦楚。唯有向内求,学会置顶自己,才是破局的关键。
曾看过一段印象深刻的话:“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刻意去讨人喜欢,折损的,只能是自我的尊严。”
毕淑敏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的生命,不是因为讨别人喜欢而存在的。”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场景:明明自己很忙,当同事需要帮忙时,为了留下好印象,便挤出时间来帮他;明明自己很累,当朋友约你逛街时,为了不让朋友失落,便强撑着前往;明明自己也很烦躁,当朋友跟你抱怨心事时,为了维持友情,便强忍着去安慰。结果往往是迎合了别人,却委屈了自己。以别人想法为先的人生,注定是一场不幸。完全丧失自我意识的同时,还会陷入无休止的精神内耗。既然做不到让所有人都满意,那就先做自己。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喜欢的不必抑制,讨厌的不必遮掩。置顶自我感受,让自己处于舒服自在的状态,才是从根本上爱自己。
作家梁秋实说:健康的身体,是做人做事的真正本钱。可大多数的场景是:年轻时挣钱拼命,年老后花钱买命。我们肆无忌惮地挥霍身体时,身体的疾病已经在蓄势待发。当我们发现时,可能为时已晚。我们总是以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殊不知是有了健康才有一切,本末倒置,才是悲哀。
《跃迁》的作者古典说:“上天给了你无限的机会,却只给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所以越是优秀,越要专注。”与其浑浑噩噩度过下半生,不如置顶自己的能力。或是闲暇时多学一门技术傍身,或是入睡前多读一本书充实灵魂,又或是遇事时深究原因以便解决问题……趁着时光未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方能为人生预留更多选择的机会。
知乎上曾有这样一个问题:成年人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眼睛里写满了故事,嘴角却保持微笑。”
面对困境,就像瞿秋白说的那样:如果人是乐观的,那么一切都能抵抗。成年人的世界,都在负重前行,积极从容地面对,你会发现,这些困境的背后都藏着新的惊喜。
稻盛和夫在《斗魂》中说:在人生这场喜剧中,扮演主角的就是你自己。生活中的所有际遇,因我们自己而来;人生中的种种苦寒,皆由我们自己播种。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提升自己的能力、尊重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人生没有那么多观众,愿你在自己的世界里珍爱自己,在别人的世界里独善其身,认真生活,不负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