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伦理有两个外显的前提和两个内隐的假定
第一个前提: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维持生活和获取快乐,每个人必须做一些他人认为有价值的事情,并以之获取回报。
第二,工作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是一种崇高而鼓舞人心的活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可耻的的。
内隐的一个假定是,绝大数人都有能力工作,通过工作可以获取相应的回报,用以维持生活。(人们获取的是对它们过去的工作以及他们继续工作的意愿的回报)
另一个假定是:只有公认的有价值的工作---那些可以要求薪水回报的,可以用于交易的,才会被工作伦理认可。
传统的观念认为,人的需求是既定的,并不渴望追求更多。一旦这种既定需求得到满足,工人就会上市继续工作的动力,无意赚取更多金钱。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有趣新奇的事情可以去做,那些都是金钱买不到的,夜以继日拼命赚钱只会和他们失之交臂。工作伦理生来就是与之斗争的。
现代的理性先驱发起英勇的战争,,使人们意识到应该向往更好的生活,并渴望自我完善,成为更好的人。这些追求是过去的工匠自己掌控工作时,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但是工厂体系的诞生,使人们过去的工作态度失去了意义。市场理性的腐蚀工人的奉献精神,在工作伦理的幌子下演化出一种纪律伦理:不用在意尊严或荣誉,感受或目的----全力工作就好,日复一日,争分夺秒,即使你完全看不到努力的意义所在。新的工厂体系只是需要人的一部分:身处复杂机器之中,如同没有灵魂的小齿轮一样工作的那部分。这场战斗是为了对抗人身上那些无用的部分---兴趣和雄心,它们不仅与生产无关,还会干扰生产需要的那些有用的部分。工作伦理本质上是对自由的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