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11日 星期五 天气晴
8月11日清晨音频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们100天精华内容领读营的第9个学习日。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小理论叫做:晕轮效应
理论内容: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生活化案例阐释:对明星的盲目崇拜、“哪个瞬间让你决定和他结婚”、“就从某某事上,你这个人我交定了……”
所以,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成见,不一定是指不好的意见,而是既成的想法与既有的观念。
晕轮效应还有个反面:叫做恶魔效应。
当一个人有哪件事惹到你,你对他的方方面面都会感到不爽。评价也会不由自主全面降低。
给我们的启示:一码归一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案例延展:男友手刀逃跑,覆水难收……对某些你钦佩的人的全面肯定。
案例再延展:“种痘理论”,有时候,人会故意利用恶魔效应,去给你的思想中植入免疫细胞,植入抗体,其实最后是为了增强晕轮效应。
给我们的启示:真的要一码归一码,千万别被迷惑住,别被自己的“成见”遮住眼。
今日电影推荐:《消失的爱人》
2014年美国上映。豆瓣评分8.7 导演:大卫·芬奇(代表作:七宗罪、搏击俱乐部、社交网络、本杰明·巴顿奇事、纸牌屋……)认准这一版,其他版本都被拍烂了。
这部电影中的女主和男主一直在用晕轮效应为自己造势,以及运用反晕轮的手法打破大众的成见,结局反转,细思极恐。
生活中的晕轮,其实都来自自己的狭隘,一白遮百丑,一黑毁所有的悲剧,如果想不再发生,就要谨记:一码归一码,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切断主观臆测的联系,一步一个脚印地分析。
8月11日读书心得
课前问题:作者想表达什么?(读散文尤其是宏大选题,必要先找到文眼——无形的文眼,这也是区分散文成功与否的关键)
文中素材罗列:葛先生与机场年轻人、能左右人情绪的元素(姿势、声音、举止、说话方式、笔调)、数量且不加压力地做事能使人疲倦降低、精力充沛、(压力值也要因人而异)、愉快地选择,可消除强迫的感觉、脑科学中烦恼的产生机制。
一直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共同的问题?怎么让自己更快乐。且这些快乐的方式,都是很有实操性的。——文眼:快乐是可以把握的,是可以追的,是能找的(那么多方式)——文眼:人要对快乐这件事抱有积极的主观能动性,人要学着去给自己找乐。
启发:快乐并非虚空且与我们有距离的简单概念,它其实是有物质性的,可触摸可寻找。
经典陈述:你注意力的焦点平常在那里?是注意到你的过失,或是你所作的贡献?
你所获得的批评或是夸奖?集中在你的忧虑和恐惧,或是希望与梦想上?是想到失败或是成功?想到所会遇见的障碍,还是所要达到的目的?你所想的是什么,就会决定你的态度,你的态度就决定你的命运。(命运是刻在脸上的表情、命运是人的幸福指数。)
《懂得享受人生》
形式上的启发:散文“叙说”的行文逻辑:聊天一样娓娓道来。(聊天逻辑:问题的重要性——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对关键点的进一步阐释——做到关键点的意义及对其的倡导(好比日常的说话))
内容上的启发:情绪(丰富的意志、旺盛的求生欲、和谐的人际、相信且珍惜自己的前途、有勇气面对将来)影响生理。恰如生活力影响生命和生机。
什么是生活力?(此处有道家的精髓在里面)
顺其自然+无为无不为+天人合一(一种物我两忘的高热状态)
三者结合——过一种沉浸式的人生——即题目:懂得享受人生
(享受:是生命在存活过程中,通过身体器官、思想意识的作用,使生命自身产生愉悦、美好的一种体验和感觉。)
《论老年的来临》+《人生的归宿》
课前问题:《论老年的来临》:中国人盼望老年到来,西方人畏惧老年到来,背后的原因是?
《人生的归宿》:是抱着赞许肯定中国人的人生智慧的态度;还是否定讽刺的态度?还是单纯以推介者的姿态,向西方人做介绍和诠释?
背景:这两篇都可能是林语堂旅居美国期间写的杂文,当时正值20世纪三十四年代,(迷惘的一代)西方尤其是美国资本主义大发展,现代化步伐极快,然而恰如今日中国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商业化席卷,精神领域盲目慌乱的大势初见端倪,(到二战后“垮掉的一代”成为顶峰)。
林语堂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向西方尤其是美国介绍传统中国智慧,受到极大的追捧与欢迎。
中国人为何盼望老年的到来?答:老年人被重视,得甜头。
为什么?(1)家族制度中,对老年人的重视。(2)文化塑造方面的,向上拔高。(3)话语权的掌握。(4)感激与报恩的情愫
西方为何怕老?——商业社会对人的物化与机器化,过分追求效率,少人情味。(对当今我们社会也有借鉴)
最后的倡导:贬损老年的价值,会刻意抬高青春的价值,导致人们都和时间赛跑,疲于奔命,如热锅上的蚂蚁样焦灼,阻碍了整个生命的幸福。
《人生的归宿》一文中,也在不断介绍中国的一种传统的,注重现世与现实的人生态度。(传统的中国人是生活艺术的大家)
这种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对国家进步发展固然是不利的,但它使得生命个体在整个人生当中走得更加丰满和从容。
原文中的几处体现:
(1)“它使吾们观察人生沉著而完整,没有过大的歪曲评价。它教导吾们几种简单的智慧,如尊敬长老,爱乐家庭生活,容忍性的束缚与忧愁生活。它使吾们着重几种普通道德象忍耐、勤俭、谦恭、和平。它阻止狂想的过激学理的发展而使人类不致为思想所奴役。它给我们价值的意识而教导我们接受人生的物质的与精神的优点。它告诉我们,无论人类在思想上行为上怎样尽了力,一切智识的最终目的为人类的幸福。而吾们总想法使吾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生活快乐,无论命运的变迁若何。 ”
(2)“吾们不喜在球场上奔驰突骤以争逐一皮球,吾们却欢喜闲步柳堤之上与鸣鸟游鱼为伴。人生是多么不确定,吾们倘知道了什么足以满足吾们,便紧紧把握住它,有如暴风雨的黑夜,慈母之紧紧抱住她的爱子。”
(3) “人生譬如一出滑稽剧。有时还是做一个旁观者,静观而微笑,胜如自身参与一份子。象一个清醒了的幻梦者,吾们的观察人生,不是戴上隔夜梦景中的幻想的色彩,而是用较清明的眼力。吾们倾向于放弃不可捉摸的未来而同时把握住少数确定的事物,吾们所知道可以给予幸福于吾人者。”
(4) “我爱好春,但是春太柔嫩;我爱好夏,但是夏太荣夸。因是我最爱好秋,因为她的叶子带一些黄色,调子格外柔和,色彩格外浓郁,它又染上一些忧郁的神采,和死的预示。”
读后感:今天是训练营的第9天,今日小理论是:晕轮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我们一般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很看重,这就属于晕轮效应。我们对一个人反感,就以为他处处针对自己,以至于误会越来越深,我们做事情要保持好的心态,要时刻保持微笑,不仅仅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自己的好心情着想,要刻意练习自己的好心情,一点一点进步,今天的自己要比昨天的自己强一点,日积月累,慢慢遇见更好的自己!
天道酬勤一直是我的座右铭。好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奋进,我已经养成一言不合就死磕的习惯,因为我知道我就是个笨人,只能选择最笨拙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当我有一天知道“一万个小时”定律的时候,我才知道我无意中践行了这个定律,那就是我没有天赋没有关系,我只要坚持在某个方面不断地努力,一定会做好这件事情。
有句话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你所获得的批评或是夸奖?集中在你的忧虑和恐惧,或是希望与梦想上?是想到失败或是成功?想到所会遇见的障碍,还是所要达到的目的?你所想的是什么,就会决定你的态度,你的态度就决定你的命运。
你的姿势会左右你的情绪。摊在椅子上就会觉得疲倦,挺起胸膛就会觉得精力充沛。软弱无力地坐着就会有怯弱的感觉,直立起来就会高兴及充满生气。
你的声音也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声音柔和,头脑就会冷静,说出尖锐的话,就会有忿怒的感觉。说话迟疑,就觉得不安全。声音坚定有力就会充满信心。
你的举止、走路的样子、说话的方式、写作的笔调,都会影响你的情绪。
你对外表及举止加以管制,就能间接地使你的内心焕然一新。
做事的时候,若是熟练技巧不加压力地去做,就不容易感到疲倦,精力也会充沛,就会更容易成为快乐、健康及成功的人。
勉强自己以一种与个性不相配合的速度去工作,乃是最足以破坏宁静与造成忧虑的不智之举。应当从事试验,找出一种最配合你需要的速度。一旦决定了最有效的步伐时,便照着这节拍前进,不要随意更改。
无论什么事情临到,你只要愉快地选择,就可以消除被强迫的感觉,这样也就会使你改变态度。
有旺盛的生存欲的人,寿命一定长;反之,遇事颓丧,终日愁眉不展,心襟狭小的人,必多早逝。
一个合群,爱人人,人人也爱他的人,一定能却病延年;相信自己有前途,珍惜自己前途,有勇气面对将来的人,是会长寿的。
我们都知道,情绪可以影响生理;而生活力正是生命的源泉,健康固然是维持寿命的要素,然而,生活力却影响着生机。能够懂得情绪影响着生理的人,便会了解到生活力之影响生命,同时便会恍然大悟到“人生”矣。
我爱好春,但是春太柔嫩;我爱好夏,但是夏太荣夸。因是我最爱好秋,因为她的叶子带一些黄色,调子格外柔和,色彩格外浓郁,它又染上一些忧郁的神采,和死的预示。它的金黄的浓郁,不是表现春的烂漫,不是表现夏的盛力,而是表现逼近老迈的圆熟与慈和的智慧。它知道人生的有限故知足而乐天。从此“人生有限”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出现一种色彩的交响曲,比一切都丰富,它的青表现生命与力,它的橘黄表现金玉的内容,紫表现消极与死亡。明月辉耀于它的上面,它的颜色好象为了悲愁的回忆而苍白了,但是当落日余晖接触的时候,它仍能欣然而笑。一阵新秋的金风掠过,木叶愉快地飞舞而摇落,你真不知落叶的歌声是欢笑的歌声还是黯然销魂的歌声。这是新秋精神的歌声,平静,智慧,圆熟的精神,它微微笑着忧郁而赞美兴奋、锐敏、冷静的态度——这种秋的精神曾经辛弃疾美妙地歌咏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第二周总结
本周清晨小音频汇总:
1. 帕金森定律(对个人时间管理的启发)
2. 习得性无助(我们的脆弱也许是假脆弱)
3. 巴纳姆效应(算命大师不可靠+你最孤独)
4. 沉默的螺旋(可能声高,未必有理,你并非特立独行)
5. 晕轮效应(一码归一码,人际中不要在大脑中妄自添加联系)
本周电影推荐汇总:
1. 《土拨鼠日》
2. 《爆裂鼓手》
3. 《致命魔术》
4. 《让子弹飞》
5. 《消失的爱人》
本周走来的师父:林语堂
第一天:
《工作的动物》——跳出三界外的视角
《女人》——女人的独特优势
《论性的吸引力》——交还给女性妻母的权利
《理想中的女性》——上一篇的姊妹篇,拓展与延伸
《恋爱和求婚》——对东方传统女性的示爱方式的精妙刻画
第二天:
《人生最重要的一步》——婚姻的好处及人对婚姻的态度
《中国人的家族理想》——中国的家族制度及生命之流理论
《生物学上的问题》——人的许多情绪和行为,都是以生物学为基础
《我的戒烟》——对于戒烟及烟瘾的精妙分析
《裸体的好处》——在做任何事的时候,人都可以分为两种
第三天:
《中国的国民性》——忍耐性、散漫性、老猾性
《中国人之聪明》——将聪明劲用在自圆其说自欺欺人的国民特征
《论恶性读书》——以焚琴煮鹤的典故指出恶性读书的荒谬
《考试分数不可靠》——谈中国教育制度的症结问题
第四天:
《脸与法治》——面子现象及对整个国家社会层面的影响
《知识上的鉴赏力》——判断比记忆更重要(学、行、识)
《读书的艺术》——读书的好处、读书的目的,艺术阅读的看法
《写作的艺术》——性灵文学派的写作方法阐述
第五天:
《快乐必须自己去寻找》——对捕获幸福感快乐感发挥主观能动性
《懂得享受人生》——享受的真正内涵,生理对情绪的作用,以及生活力对生机的作用
《论老年的来临》——对中国老人为何占优势地位的精到分析
《人生的归宿》——只想过18岁是愚蠢的,人生应以从容态度面对每个阶段
下周预告:梁实秋周《雅舍小品》
梁实秋:1903年生,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出身世家,祖父四品,父亲晚清秀才温婉开明
一生留下2000多万字的著作(另有称1000万字)
1923年赴美留学,哈佛大学文学硕士
1926年回国任教:东南大学
1949年到台湾,任教 1987年逝世。
作品风格:清逸,精致,大味至淡
主张文学无阶级,批评鲁迅的“硬译”,反对思想统一,要求思想自由。
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
毛泽东:为资产阶级文学服务的代表人物
1949年后担心曾经骂战的影响,前往台湾
在海峡对岸享有盛誉,雅舍系列开创了白话文散文的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