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调
有一种叫“基调”(底色)的东西,类似荣格所说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又如中国古话所说的“百姓日用而不知”。人得认识到人是有局限的,例如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自己出生和死亡那一刻的真实状态,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突破这个生与死的局限。
宫崎骏出品那么多的动漫作品,最打动我的就是那部《萤火虫之墓》;世界上的小说那么多,最打动我的就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这种喜欢与打动,并不能够被理解,不是可以用理性分析的。它不可分拆,它源自于意识之下的潜意识状态,即理性的基础。所谓基础,并不是说基于这种潜意识而产生了理性,而是说这种基础比理性来得更加强烈、更直接,即不可理喻。它也不是冲动,它完全不可控。
人有两种本性,贪婪与恐惧。相对而言,贪婪可控,因为它需要别人的介入,而别人是不可控的,所以自己可以克制住贪婪;而恐惧则不可控,因为完全是自我的。在心理学上恐惧可以用脱敏的方式控制;但是在实践上这种脱敏是有限度的。当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到无所畏惧的人。但这个人恐惧的一面,我们只是没有看到,而并不是不存在。或许他表现出来的无所畏惧,正是为了掩饰某种恐惧……
……
这是一篇意识流的文,用语音录字的方式口述而成。起于宫崎骏文的刺激而来的连琐反应,将脑子里储存的知识连贯起来,但是,因为它是刺激反应,所以并没有自己的目的,并非表达什么确定的观点,只是任意识流动游走;并且,这个意识流过程存在着知识上的缺陷,逻辑上的漏洞,它并不是一篇可以冠之以“理性”或“抒情”的文章,它只是自说自话的存在,它只是它自己,不能伸展进别人的思维中,犹如我关注了“写作”这个主题,只是任文章数字增加而并不去点开一篇文章看看一样。
现在是不是有点我理解莫名就喜欢萤火虫之幕百年孤独了?
不会的。原因嘛,上面己经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