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江校长2024年9月的开学演讲词,收入时有改动。
孔子在自述中写道,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不逾矩,这是孔夫子活出来的自由境界。然而,到底什么是自由呢?孔夫子的自由与我们日常生活所说的自由,是一样的吗?
如果你手中拿着一张A4纸,松开手以后,纸会怎么样呢?它会自由下落,如果有风,它就会随风飘舞,那么这张A4纸自由吗?它会下落,是因为它完全受困于地球引力,它会随风飘舞,是因为它完全北风裹挟,它看似自由,其实一点都不自由,而是完全受困于外因外力,这是测测底底的自然状态,不言而喻,如果我们人也想A4纸一样,或者像岩石砂砾一样活着,显然不是生而为人的自由。旷野上的形形色色的动物植物,它们看似自由,然而它们真的自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除了外因外力,它们的生存方式完全受困于刻写在基因里的遗传密码,如果人类也像它们一样,完全凭借着本能和自然法则而活,又岂敢奢谈自由?
也许你会反驳说,相对于一切动植物,相对于其它的高等哺乳动物而言,人类具有更加复杂的心理活动与更加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更加高级的理性思维能力,难道人类不能借此自证我们自身的自由吗?答案是否定的,仍然不能,覆盖在自由身上的尘土实在太厚了,笼罩在自由周围的迷雾实在太浓了,我们唯有借助像孔子那样的智慧者的烛照,才有可能一窥自由的本来面目,15岁左右,每天只是沉溺于玩乐或手机,或者为了中高考迫于老师与父母的压力而学习,这只是自然状态,对,你没有看错,迫于压力而学习也是自然状态,反之向孔夫子一样,能从学习中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经由兴趣而确立一生的志趣与职业,这才是生而为人的自由。
人生在世,从满了未知的挑战与困难,苏东坡面对宦海沉浮中的逆境,苏东坡以旷达面对,说“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然而站在自由的角度来看仍然稍显遗憾,因为你会想到前面的A4纸,而孔夫子则更进一步,他召唤我们生而为人,无论顺逆,都应该去追求独属于人的那份自由,顺也好,逆也好,人的一生难道仅仅是由外因外力所完全决定的吗?显然并非如此,人的一生,注定是一趟逆向超越的旅程,即便看上去一帆风顺,也必定会受到家庭出身、成长环境、时代风云,特别是自身的习性习惯等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所以生而为人,是在浑浑噩噩中顺着自然因素而随风飘舞,还是在觉醒觉悟中逆向超越自然因素——认识到一切皆有利于我,尽情彰显自己的生命意志,并因此抵达生而为人的自由之境呢?这显然是一个永恒的人生难题。
到了老年,躺在舒适的摇椅里回忆往事,或者想尽一切办法保健延寿,这都是自然状态,只有像孔夫子那样将生生不息的精神贯穿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是生而为人的大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