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本梗概
- **权贵之怒**:湖阳公主府恶奴当街行凶,洛阳县令董宣不畏强权,在公主车驾前斩杀恶徒。这场突如其来的对抗揭开了皇权与法理的正面冲突。
- **金殿对峙**:面对皇帝的质问,董宣以头颅撞柱明志。屏风后见证全程的湖阳公主,在血光中看到的不只是自己的尊严受损,更是一个王朝的法治根基。
- **强项之臣**:当皇帝要求董宣向公主谢罪,这位"强项令"始终不肯低头。这场君臣博弈最终以三十万钱赏赐收场,却在历史上刻下法治精神的永恒印记。
### 第一幕 朱雀长街
**场景**:东汉洛阳朱雀大街,晨雾未散。青石板路上洒着细碎晨光,街边商铺陆续卸下门板。远处传来清脆銮铃声,一队华贵车驾自长街尽头缓缓驶来。
**人物**:
- 湖阳公主(四十岁,面容华贵,眉间凝着化不开的霜雪)
- 董宣(五十岁,洛阳县令,身形瘦削如竹,官袍下摆沾着泥点)
- 苍头(公主府恶奴,满脸横肉,腰间别着带血短刀)
**【幕启】**
(马蹄声由远及近,鎏金车辕碾过青石板。苍头策马开道,鞭梢扫过跪伏的百姓)
**苍头**
(挥鞭击打路边摊贩)让道!瞎了狗眼的东西!(瓦罐碎裂声)
**老妇**
(扑向满地陶片)我的药罐!这月第三次了...(咳嗽)
**董宣**
(自街角转出,官靴踏碎晨光)苍头!你当街纵马伤人,该当何罪?
**苍头**
(勒马嗤笑)老匹夫,公主车驾当前,你敢拦路?(掀开车帘一角)
**湖阳公主**
(车内传来冷冽声音)董县令好大威风,连本宫的家奴都要管?
**董宣**
(撩袍跪地,脊梁笔直)公主明鉴,此人三月间犯下七条命案。(举起状纸)昨日西市卖炭翁...
**湖阳公主**
(车帘猛然掀起)放肆!本宫府中之人,岂容你污蔑!(銮铃急响)
**董宣**
(突然起身拔剑)法理昭昭!(剑光闪过,苍头头颅滚落车辕)
**湖阳公主**
(指甲掐进掌心)你...你竟敢...(车帘剧烈颤抖)
**董宣**
(剑尖滴血)臣冒死执法,请公主恕罪。(转身对衙役)收尸,贴告示!
(血珠顺着剑刃滑落,在青石板上绽开暗红的花)
### 第二幕 宣室殿
**场景**:汉宫宣室殿。蟠龙金柱投下细长阴影,青铜熏炉吐出袅袅青烟。皇帝面前的漆案上,奏章堆积如山。
**人物**:
- 汉光武帝(三十五岁,指尖摩挲着玉圭)
- 老宦官(捧着药碗的手微微发抖)
**【幕启】**
(更漏声滴答,皇帝朱笔悬在半空)
**老宦官**
(轻声)陛下,公主在偏殿哭了两个时辰了...
**汉光武帝**
(掷笔)传董宣!让他带着棺材来见!(砚台翻倒,墨汁漫过奏章)
(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董宣麻衣素服,身后果然跟着漆黑棺木)
**董宣**
(三叩九拜)臣请以死明志。(突然跃起撞向蟠龙柱)
**汉光武帝**
(疾步下阶)拦住他!(侍卫扑倒董宣,额角已见血痕)
**董宣**
(挣扎抬头)陛下是要纵容家奴害民,还是惩治守法国士?
**屏风后**
(珠帘晃动,湖阳公主死死攥着帘幕流苏)
**汉光武帝**
(沉吟)向公主叩头谢罪,朕便饶你。(示意宦官按住董宣)
**董宣**
(双手撑地)臣无错!宁可颈断,不折腰!(地面留下十道血指痕)
**湖阳公主**
(突然掀帘而出)够了!(盯着董宣额角的血)本宫...本宫不追究了...
(熏炉青烟袅袅上升,在三人之间织成朦胧的网)
### 第三幕 洛阳县衙
**场景**:三月后。县衙庭院桃花纷飞,董宣伏案疾书。突然铜钱雨点般砸落案头,金芒刺痛人眼。
**人物**:
- 小黄门(捧着空漆盒喘气)
- 衙役甲(捡起滚落的五铢钱)
**【幕启】**
(春风卷着桃花瓣扑进窗棂)
**小黄门**
(尖声)陛下赏强项令三十万钱!(钱串坠地声如骤雨)
**衙役甲**
(惊呼)大人!这些钱够修十座县衙!
**董宣**
(握笔的手不停)入库,明日张榜补偿受害者家属。(桃花落在状纸上)
**画外音**
(市井喧哗渐起)"董青天!""硬脖子县令!"
(镜头拉远,县衙匾额"明镜高悬"四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幕落**
---
**注**:剧本着重刻画法理与人情的冲突,通过"斩奴-撞柱-拒跪"三个高潮展现古代法治精神。屏风后的公主视角,既保留历史记载的"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又赋予人物更复杂的心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