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6日
熊市漫漫,2018年以来各种层出不穷的ICO项目更是360度花式破发,不断刷新新老韭菜们的认知。可币圈从来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圣地,销毁收入、减少代币供应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些项目方市值管理和吸引投资者的利器。这恐怕是很多传统企业家望尘莫及的玩儿法了。
这一做法出乎意料地成为了ICO发行模式的一个优势,就是销毁部分资产的加密密钥,导致它们永远无法恢复。从他们的白皮书来看,这一点也已经成为了说服潜在投资者的一个卖点。
一些项目承诺,新的token作为盈利返还给发行方时就销毁这些token。项目方通过使他们的代币变得更“稀缺”来为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为投资者创造了价值。
有意思的是,这不仅仅是建立在传统供求关系理论上的简单思维发散。销毁收入的做法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创造性破坏”的理论不谋而合。熊彼特将企业家视为创新的主体,其作用在于创造性地破坏市场的均衡。
他认为,动态失衡是健康经济的“常态”(而非古典经济学家所主张的均衡和资源的最佳配置),而企业家正是这一创新过程的组织者和始作俑者。通过创造性地打破市场均衡,才会出现企业家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
事实证明,专注于投机的一些投资者很愿意为这种模式买单。比如瑞士Eidoo公司刚刚宣布他们在去年11月完成ICO的时候,已经永久性地销毁了1%总量的代币EDO。宣布不久之后,EDO价格就飙升了40%左右。作为EDO的主要份额持有方,Eiddo和投资者可以说是得到了双赢的结果。
"The excellent news is that we will destroy 920,000.00 EDO tokens starting from August 31st. This means that we are going to permanently remove one percent of the total supply of EDO tokens.”
从市场动态来看,近来以太坊发行总量达1.01亿引发了通胀进一步恶化,似乎也反映了这一做法的短期合理性。还有一些项目方也采用了类似的奖励机制模式。
比如在瑞波网络中,瑞波币具备一种“消耗能源”,即每笔转账都需要消耗很少量的瑞波币给网络。这一点和其他大部分区块链项目不同。因为瑞波的网络中没有矿工,打包区块的手续费也就不必像比特币或以太坊一样支付给矿工,而是直接在网络中被销毁掉。
长期看来,大家也普遍认为下一次比特币的四年一轮奖励减半大概率上会引发一轮牛市。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当通过挖矿所产生的比特币数量最终被削减到零的时候,网络算力持续降低,多大程度上会有引发51%网络算力攻击的风险呢,或者说届时如何继续维持比特币当前的安全性呢?
长城财经 黄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