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的用户体验
一、概述
从阿北创建豆瓣已经近11年了,豆瓣从最开始的影书音交流标记的小众网站开始,到现在已经发展为一个日PV过亿的基于兴趣爱好的交流分享社区和知识共享平台。豆瓣APP从2014年8月初发布至今的1年多以来,也已经经过3次大版本的更新。更新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至今已经是比较成熟的版本了。豆瓣APP在iPhone、iPad、Andriod上的设计完全相同,不会增加用户更换设备的成本(其实是懒得各个适配吧~)。下面我将对基于iOS的豆瓣APP在各个层面上分析学习,探究豆瓣在功能、交互、外观等方面设计。
基本体验信息:
操作系统:iOS 9.3
APP版本:豆瓣3.7.0
设备:iPhone 5s
日期:2016年4月16日
二、战略层
定位:
「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东西。」
用户特质:
熟悉互联网
爱好文艺,有阅读、看电影、听音乐的习惯
文化程度/学历较高
以在校大学生/都市白领为主
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追求精神上的认同感
用户需求:
寻找志趣相投的人
交流兴趣爱好
查看/标记影书音信息等
战略目标:
一个基于兴趣爱好的交流/分享社区。
促进用户的交流。
发现生活中有趣有价值的事情
商业模式:
首页/内容精选广告位推广
在线购买电影票/演出票等
电子书
纸质书购买引流
视频引流
简书的用户体验
1、目标用户群:喜欢分享和记录的学生、白领
2、该产品解决了用户哪些主要需求?
(1)记录、创作,发表
(2)浏览感兴趣的内容,学习
(3)评论和交流
(4)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3、该产品用怎样的流程、逻辑实现用户需求?
(1)用户登录后,写文章入口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方便快速记录和发布
(2)初次登录,先选择兴趣标签,根据所选择的兴趣方向在首页推荐相应的签约作者或者专题
(3)因强调随时记录,所以在初次写文章时,弹出是否需要添加快捷方式到桌面
(4)“发现”页面会根据关注作者和专题投放相应的内容
(5)写完文章后可以选择发布,添加到不同的文集,或者选择设置为私密文章
(6)发布后可以选择继续分享到其他平台,或者投稿给简书首页
(7)用户可以添加评论、点赞、收藏,或者打赏
(8)对感兴趣的用户可以私信沟通
(9)用户可以自己创建专题,吸引其他用户的关注和发帖
(10)添加完关注后,首页出现“简友圈”,可以及时查看所关注的人的动态
4、满足了哪些用户实际心理需求?
(1)随时记录生活的人——热爱生活,充满好奇——自我充实
(2)评论点赞——发表自己的态度——展现自我
(3)分享发表——被更多人看到、打赏——虚荣和与众不同——自我变现
5、变现方式
(1)知识付费模式
(2)广告费
(3)商城(未来)
(4)专栏合辑出版
6、个人体验
(1)方便随时记录、书写文字、发表和分享
(2)主题化标签化分类,容易让用户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3)使用很流畅,符合用户操作习惯
(4)无目的的进入软件后,首页直接出现“简友圈”,能够直接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人发表的动态,比漫无目的的从推荐中找到感兴趣的操作成本要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