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分享中提到过曾奇峰老师总结的完善人格的三条途径,其中有一条就是“去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松动自己人格中僵化的部分”。今天我就想聊一聊这个僵化。
这个僵化通常指的是什么呢?第一个特征是固执己见。作为人我们需要有自己的观点,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固执己见就超过了这个度,固执的认为自己就是对的,习惯性的反驳别人;第二个特征是总是给别人讲道理。这种总是在于,他不会考虑对方的情绪感受,更不会和别人谈论情绪感受;第三个是不愿意麻烦别人。 很多人不愿意麻烦别人,其骨子里更多是自卑,是惧怕被拒绝,他本来就觉得自己不够好,被拒绝不就意味着这个不好被验证了吗?并且麻烦别人就意味着服软、低头,这种自大难道不是自卑的另一种表现吗?是的,向别人低头,意味着自己不行嘛,为了避免羞愧的感受,干脆不去麻烦别人。
这三个特征其实都是在隔离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无论是固执己见、讲大道理还是不愿意麻烦被人,其实都是端着自己,惧怕向别人服软,究其实都是自我防御、自我保护的方式,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检验一个人是不是僵化有一个试金石,也就是篇首提到的,去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对于这个说法,体验一下自己内在感受,你是不是有那么一点抵触或者是说害怕?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情绪情感的流动,所以在关系中,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少讲道理,多讲自己的感受,这样关系就会被促进。试着去跟更多的人打交道,在打交道的过程中,保持觉察,打破自己惯有的思维模式,试着多听别人,试着不讲道理讲感受,试着跟人合作。这个过程一开始确实有些难,当你迈出了第一步,你所得到的也许出乎你意料之外,那个也许才是你想要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