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幸福感,从来离不开这四样东西:长寿、财富、功名和德性。人们经常把长寿与健康等同,并谓健康为“1”,没有“1”,后面再多零也等于零。有了健康的身体,当然还想有钱花,贫贱夫妻百事哀嘛。有了一个吃嘛嘛香,倍儿棒的身体,也实现了财富自由,便觉得还欠一个扬名立万,不能彪炳青史,起码得在村里被勒石永志吧。最后就是道德品性了。没有人从一开始就立志成为臭名昭著的恶棍。《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可见自古以来对德性的尊崇。清朝的李渔在《风筝误·和鹞》里说:“就当才貌都有了,那举止未必端庄,德性未必贞静。”意思是,德性不好,才貌双全都是扯淡。
据说,西方人的幸福观就是享乐主义。我没去过西方,也没触过几个西方人,虽然纸上得来终觉浅,也只能从书上看了。书上是这么说的:他们将人生简单地等同于物质快乐。感官刺激、及时行乐似乎成了人存在的唯一证实与唯一追求,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人们越来越笃信有钱就有一切,没钱就等于零,拜金主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角落,个人欲望的释放与满足成为对幸福最为流行的解读。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坑蒙拐骗的泛滥便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带来的后果。
以前,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叫做“西风东渐”,其实风并非关键,主要还是人性相通,不然吹一下就变,也太不经事了。看看我们身边的中国人,又有几个不追求享乐?追求快乐、幸福乃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为什么有的人总也不幸福?态度有问题!你所有的纠结、郁闷、痛苦,并非追求的东西没有实现,而是你把实现的东西视为理所当然,本当应有,在一山望着一山高的路上,把珍惜忘掉了。
《诗经·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这里的饥,指性的欲望,乐饥就是满足性的饥渴。可见,“有情饮水饱”,自古有之,并非时下言情小说专属。支起横木做门框,房子虽差也没事。洋洋流淌泌水边,清水也可充饥肠,很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嘛。《衡门》还有两句: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意思是,难道想要吃鱼鲜,非要鳊鱼才味香?难道想要娶妻子,不娶齐姜不风光?难道想要吃鲜鱼,非要鲤鱼才可取?难道想要娶妻子,不娶宋子不排场?齐姜是齐桓公的宗女,宋子,指王侯之女。古人早就深谙,粗茶淡饭才是普通人过的日子,娶官二代或嫁入豪门意淫一下就好,那种风光和排场玩过斗地主的都知道:要不起!
自媒体发达以来,人们发现,很多人的幸福完全靠晒,靠比较。不晒,好像那些快乐、幸福就不存在似的,不获得朋友的点赞,就觉得怅然若失,要是各种羡慕、叫好的评论一大堆,那个爽劲就节节攀升。如果别人比自己差,优越感、幸福指数就噌噌噌往上涨,反之,即便自己也衣食无忧,却俨然已堕入悲惨的世界。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幸福没那么简单,不要和别人比较,要多和自己比较,朝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幸福就会慢慢到来。”他的观点一针见血且充满教育意义:幸福就在你心里,如果你有积极的、阳光的心态,幸福指数就高。同样一件事,譬如打扫,有人享受从脏乱到整洁的过程,甘之如饴。而有人却觉得劳心费力,苦从中来。在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琐碎生活中,烦恼、不愉快,甚至莫名的坏情绪经常突如其来,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全拜你的心态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