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九条建议有感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建议第9条  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1、识记是一切思维活动的开端

      要理解与运用知识,首先得识记,由于个性差异,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同,在识记层面就产生了差异,有的学生很快就能背会公式,原理,结论;有的费了好大劲,也只能磕磕跘跘,记不住简单的公式;但有少数学生,平时就不去记忆这些结论,而是通过大量的实践(作业)去发掘其中的规律,这类学生到最后往往是掌握知识最好的。

    2、理解是承载识记与运用的桥梁

      18世纪的时候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曲线。   

1、遗忘先快后慢。

  2、两头遗忘慢,中间遗忘快

  3、有意义、感兴趣、爱好、需要的、有框架容易记。

这样一个规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

    要真正做到准确无误的识记,除了和遗忘规律作斗争外,更多的是把抽象的理论,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变得具体,学生能够直观掌握,还需要配合大量的实际作业,在演算,推导的过程中,去发现知识内在的联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到了第二步理解知识!

      3、运用是检验知识是否真正最好的方法

      学以致用是对学习的最好定义,如果学生死学,死记硬背,在运用中只能简单机械的照搬,究其原因是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不能熟练的运用,很多时候大家都有一个疑惑,听课时都会,一做题就错,究其原因是识记与运用之间,缺少了理解的桥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效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