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许你入行……”
我们在面对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我们手头上所做的事情,还有那些属于我们的兴趣爱好,我们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时候,是否想过,回过头感受一下,当初是谁许自己入这一行的?
我以前曾经写过关于我与写作,我与文字相遇的渊源。
那时,我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布置寒假作业,让我们写日记。
用今天的术语来说,日记要是自己“原创”的。而那时的我,并不理解日记是什么,也不晓得日记应该要自己“原创”,而不能从报纸上、课外书上抄一段。
因为理解的偏差,我自然就没能完成寒假作业。
开学了,父亲带我去交学费。当时的语文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她很严厉地斥责我:没有按要求完成作业。她让父亲把我带回去,重新补写日记。什么时候补完作业,什么时候再来学校。
年幼的我,听到班主任老师这么讲,害怕得不得了。一路上,父亲唉声叹气,绷紧着脸。一时间,我仿佛失去所有的支持和依靠。坐在父亲自行车后座,我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回到家,饭顾不上吃,我埋头扑在桌子上,补写日记。
经过这件具有深刻记忆的事件之后,从此,我开始很关注写作文这一件事。以前还不知道什么是“写作”,只是知道写作文。也是从那以后,我面对写作文的时候,都是用极其认真的态度来完成。
随着人的成长,后来对文字的喜爱,包括对现在的写作,有了一种特别的情感。在我的生命里,写作已经不可或缺了。
那么,是谁许我入行?
几十年过去,当今天再写到这里,我心里充满对班主任老师的感谢。她用她严肃教导的方式,让我去理解写作。
如果问我,是谁许我进入写作这一领域,我觉得应该是我的小学班主任。
这位小学班任,她只带了我们两年。到了小学三年级,因为统一转校区的原因,她没有再带我们了。
你有没有感觉到,我的写作起步经历,居然是这位老师用她不那么温和的方式,启蒙着我对于写作的认识。
接下来,再来看本书中,纳塔莉的这篇《谁许你入行》。她讲述的恰是与我相反的经历。
在纳塔莉的写作生涯里,她是著名作家、写作导师。她不仅写出过很多经典的写作指导书,她还写诗和小说等。
当时,相对于她而言,那些资深的诗人,资深的小说家对她在写诗、写小说上的认可和赞同,让她欣喜若狂。
这样的肯定和认可,纳塔莉在书中写到:
她走后,我坐在床上心想:“我想当作家的意愿比什么都强烈。这是我想留给后世的。如果我能坚持走这条路,那么大限来临那天,我也不会惧怕死亡。”我感到有一根无形的线在牵引着我度过人生。
给别人认可和赞同,不仅是一种美德,更重要的给到对方支持和力量。尤其当我们要去某个领域,做内心没有那么确定的事情,或者之前从未做过的,感觉到陌生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对未知的结果,会有许多迷茫和畏惧。而这时候,一句认可、一声赞同,都有可能让我们重新启动自身的力量,勇敢向前。
尽管,我们每个人需要被人看见,被人认可。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认可和赞同。我们需要自己踏实地行动起来。
比方写作这回事。你询问别人“我可不可以写作?”别人再怎么回答,是与否,都不是真实的行动指南。唯独只有你自己,先行着手去写,一直写,才是入行的真谛。
因此,我们自身的写作行动,也是准许自己入门写作这一行的“老师”。
“谁许你入行”,怎样正确的理解?
纳塔莉解释到:“我所说的“征求许可”,不是说你要去找一个级别比你高的人问‘我可不可以写作’。问别人之前先写。实际上,别问任何人,一直写……”
在写作路上,常常会觉得孤独。也许是因为这个世界“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吧。所以,在迷茫和不笃定的时刻,我们得到别人的认可,这可以为我们的前行推波助澜。但是,更为关键的,我们需要对自己怀有坚定和足够的写作信念。
其实,很多时候,让我们感觉到自信心不足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患得患失之心。所谓的成功,在于一颗心,用心在其中,总有水到渠成的时候。
摘抄本书语句:
1、她想当小说家,但在这个领域对自己不是那么有信心。我是她唯一认识的作家,每次我们聚在一起,她都会说:“我们谈谈写作吧。”我当然喜欢谈论写作并乐在其中,尽管我们的友谊不止于此,我们有很多共同爱好。我下意识地感觉到她是在征求我的许可,许可她成为一名作家。
2、诚然,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当作家。……但在前进的路上,总会有那么一个人,点头认可你,赞同你,这个人跟你一样热爱文学,因此许可你热爱这件古怪的事物,并且一直热爱下去,无论面对什么都要坚持不放弃。
3、我所说的“征求许可”,不是说你要去找一个级别比你高的人问“我可不可以写作”。问别人之前先写。实际上,别问任何人,一直写,所谓“许可”说的其实是人际关系。你认识一位作家,这会强化你自己的爱和担当。这不关乎谁同意或反对,而是关乎一种鼓励、一种友谊,关乎一种深层次的、未言明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