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蒋勋《品味四讲》
看到这本也算机缘,因为他的书好几本踩了雷,所以不看已经很久,记得曾经有段时间豆瓣刮过一阵很大的风批评他出书太快错误太多质量下降,但蒋勋的生活美学我还是挺欣赏的。而这本呢,是在图书分馆借书的时候(我喜欢借书或者逛书店时巧遇很多网上难遇的书,这是如今搜索引擎功能再强大也不能给你的),看到在“你选书我买单”系列新书的那排里,就是虽然不在图书馆的藏书里,但你选了以后算图书馆购买,然后当场给你盖图书馆的藏书章。苏州图书馆真心是我等爱书人的超级福利,本来可以app借阅后到附近自助柜或者分馆取已经让我很满足了,据说连上海现在都没有呢,而现在这个“你选书我买单”,更是让我惊喜万分。
蒋勋在我看来,很会生活,还接地气,总能学到很多。不像蔡澜,全是鸡汤与大口号,不像松浦弥太郎,尽是高不可攀的名品推荐。这本呢是由他的语音节目整理的,虽然比较口语化但很平易近人,像一位长者在和你絮叨。印象里,他住在淡水河边,窗户一打开,窗外便是伸手可及的流水。很早以前,他的家甚至要坐轮渡才能到达,朋友们一开始还吐槽交通很不方便,但他却认为每天下班坐轮渡回家的时候可以欣赏风景,顺便和划船的人聊聊天,可以放松下自己。后来呢,连朋友们都喜欢上了他的家,有时候压力大了,就过来喝一杯茶,即便都不聊什么。他家特别地设计成不像寻常人家一样很多房间隔断的大开间,用高低来划分区域,视野开阔,让人心情愉悦。
通过这本书,我才发现中国的象形字实在博大精深。
比如“停”。当你游山玩水的时候,会有很多的亭子,而亭子其实是风景最好的地方,它提醒你停下来,看一看风景,不要急着赶路。而“停”这个字,不就是一个人在亭子里休息吗?生命需要时常的休息停驻,才能更好的赶路,而不是一路追逐奔跑,为了所谓的终点,错过了沿途最美好的风景。
比如“悠闲”,“悠”的底下是指心灵的状况、是一个跟自己心灵的对话过程。“悠悠”也有慢下来的意思,因为慢,你才会有心灵的感受。
繁体的“閒”,是一个人靠着门看月亮,简体的呢,是在门口的树下靠着。悠闲,你不用去远方旅行才叫悠闲,不是看展览听音乐会才叫悠闲,不是画画练字才叫悠闲,有时候好好为自己做一盘菜,也能让自我得到纾解。如果你急着旅行踩点,急着看完展览马上赶去音乐会,反而并不是悠闲,悠闲更多的是指心境上的闲适。
这本书围绕人们的衣食住行分开讲述,所有的生活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
【食】美,需要等待,需要调配,需要和谐。
料理文化,是一个民族几千年的传承,最容易呈现民族的美学。一个人,也是从吃开始,有了所有的讲究。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中国文化几千年的饮食传承,老一辈们研究多年的配伍,却越来越得不到大家的欢心,因为这是一件很费时间与精力的事情。如今的社会太速成,我们失去了很多饮食的精致,失去了人与自然的平衡。我们年轻的一辈,也越来越没有办法忍受那些繁复手工的细心料理,所以饭馆与外卖大行其道。想起过年的时候,看着几大桌的菜,看几家的长辈们忙上很多天,看满屋满室堆积的各种食材,觉得这才是团圆的幸福与意义所在,才不要去饭馆吃什么团圆饭呢,一点年味都没有。
美食,是一件最能带给人幸福感的事情。如果有什么难过,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那就两顿。美食是安慰自己鼓励自己最重要的办法。一个人,如果能从美食里找到幸福感,是不会过的太差的。我喜欢那些有美食的城市,喜欢和家人们朋友们一起去吃各种好吃的。对吃货来说,只有体重称上日益飙升的数字,才能证明我对美食的热爱。
【衣】美是一种选择,一种节制,一种合适。
美有时候并不一定是多,其实反而是少,或是放弃,因为放弃,所以才更让人珍惜。
美,要环保,要朴素,要健康。有自己的独特品味,适合自己的才叫美。
美,也不需要太多的物质,太昂贵的价值。只有那些被注入过情感,被用过心,经历过时间流淌的东西,才是最美的。
【住】美是一种用心,一种陪伴。
房子只有被人关心过,被经营过,被布置过,有家人聚在一起的空间,才有温暖,才叫家。那些空荡荡的不叫家,那些一回家家长孩子都各自回房的也不叫家。
【行】美学是一种和谐,一种平衡。
快感不等同于美感,当可以快,但你选择慢的时候,才算你的生活美学。
就好像到处踩点的跟团旅行,要真说好像也玩了不少地方,但却说不出什么感悟,更多的只是到此一游的不真实感。所以我更喜欢,到一个城市里,坐坐旅游公交,骑骑自行车,到处慢慢走走,即使并不能玩多少地方,但是我都仔细感受过每一处。
除了这些,蒋勋的一些观点,在我看来其实不需要这么紧张,只要社会进步经济改善,问题自然而然会得到解决,比如铁窗,比如城市建设,比如保护小镇文化。虽然我也很难过中国的城市建设,但与西方比较还是有些苛责了。还有一些,我觉得蒋勋并没有洞察问题背后的本质,过于文人的理想主义了,比如觉得租金管制很好,但经济学家认为租金管制导致供求失衡,造成资源浪费。还有另外一本书的问题,顺便一起说,就是对现状批评指责,但并不能提供更好的办法,而或许这种办法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比如学校不要用考试为目标要多教导艺术,现在的考试很难放进思想……其实这才是对教育最大的不公平,山区的孩子怎么办?我以前也很喜欢批评当前的教育制度,但越长大越发现苦学才能打好基础,毕竟人生很长你有的是时间自学艺术或者别的。知乎有个问题,大学最应该看什么书。有人回答,专业书,因为这些书以后你都不会再看了,而其他书你多的是时间看。所以小学初中高中教育也是这样的道理。
现在社会似乎太急躁了,要求准确要求速度要求效率,然后感情却越来越轻易越来越廉价了,所以越耗费时间的才越宝贵,好像煲一锅汤,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织一件毛衣。感情,因为慢,因为穿越时光与山川河流,才情意深重。
蒋勋说,喜欢“来日方长”这个成语,觉得蕴涵许多祝福在其中,因为感觉到后面还有很长的日子,所以速度可以慢下来,可以慢慢去感觉自己的生命,而不用觉得好像急迫、焦虑、慌张到没有未来了。
所以,你要相信,所有的美好,都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