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2的提问


(一)提问部分:

1. 群内昵称:   孩子性别、年龄: 男孩六岁

2. 尽量客观地描述具体发生了什么情况;

昨晚在广场上,儿子景昱跟几个同龄小男孩在抓虫子,他首先说好了游戏规则,呼喊着大家开始,接着,在我听来,沐辰只是把他的规则又重复了一遍,叫另外的几个小家伙一起开始,儿子就生气了,说:“你干嘛王沐辰,我已经说好了,你干嘛?”就往沐辰身上凑,沐辰也不示弱,梗着脖子开吵,沐辰奶奶上前了,说,不吵架,好好说。景昱不示弱,因为天天一起玩,也不讲情面,说,都是王沐辰的错!想动手,我赶紧喊他,叫他平静一下,他说,怎么平静!哼!当我走到离他还有三步的地方,他上脚去踩了沐辰,因为沐辰奶奶在,拉着了沐辰,沐辰没有回打。我到了跟前,看着儿子还是一脸怒火,就问,要不我们回去洗洗读读书?他看沐辰也没有认输和好的意思,就气恨恨的同意了。但是一路走着,就喊着,SB王沐辰……直到回家还在说,直到喝了水后看了一会书,临睡还说,我再也不和王沐辰玩了。

3. 辨识自己那时的感受;

我看着他们在五米开外的地方发生了争执,我自己觉得都是小孩子,能干到哪里?就没在意也没第一时间上去,但是儿子那么生气,生了那么久的气,是我没预料到的。这里是他的面子受到了挑战吗?因为沐辰几乎就是重复了他的话,是不是在他听来,是争夺了他的话语权?孩子的这种话语权来的这么早吗?我有点疑惑。加上他持续的说脏话骂人,我说好了好了,他也不停止,我心里两个小人打架了,一个在说,骂骂咋啦?生气还不能骂人了?另一个说,好没素质啊,快制止他!长大了就一直会说脏话的。但是时间也不允许我多想,就是按流程的洗漱、睡觉。

4. 清晰提出自己的问题,要求具体、聚焦。

我当时远远看着孩子很有领导力的样子,是很欣慰的,觉得孩子会玩、能玩,挺好的。但是有了冲突后,我就是带他回避,这一点也不好,因为冲突是难免的,不教会他如何正确的应对,那就是骂人了,自己也不生气啊。所以我想学习怎么沟通呢?

(二)自答部分:

1.感受自己身体的感受,如果在理想父母的爱与接纳中,你会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让情绪流动、释放?

我小时候这样的话,我妈妈会让我让着别人,因为中华民族要从小谦让嘛,但是我倔,不同意,那就挨吵,或者我同意了,也是骂骂咧咧的。

如果我是孩子的理想父母,我得教会孩子智慧的化解冲突,比如至少问一句,王沐辰,是我先说这个游戏规则的,如果你来玩,就按规则先玩一次,可以不?然后你再来说规则,我们再一起玩?而不是生硬的带离现场,叫儿子一直不能释怀,学不好解决矛盾的能力。

2、体验当时的想法是什么?想法背后对他人的期待是什么?期待背后的需求是什么?

当时的想法是,有点欣慰,孩子能自己做主想出玩的主意,特别棒。有点丢面子,觉得孩子不让人,不会谦让,以后再出来会不会吃亏?或者没大人看着,俩人是不是要动手?

期待:希望儿子能学会平和的处理矛盾(但我没教他啊,因为我也不擅长)

需求:自己提升平和的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遇见事情不上头,而是比较和平的去想办法解决。学会了,才能教给孩子。

3、如果有办法满足自己的真实需要,都有哪些方式?能列出来吗?

我好好调节自己的情绪,在遇到自己想炸毛的时候,不去炸毛,给孩子表现出来一个稳定的理想妈妈的样子。这才是身教。

我陪儿子读读情绪管理类的书,做做卡牌游戏,说说自己的情绪,遇见情绪高涨时,该咋办。

我自己好好修炼,和颜爱语加赞美,看到并给儿子放大他的游戏力和领导力,让他得到成就感,提升他以后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4、感受对方的感受是什么?对方的表现、症状和情绪背后的期待和需求是什么?

儿子的感受:自己的想法与主意被模仿,感到了被挑战,好像是被侵犯了,所以不开心、生气。

期待和需求:希望自己出的点子能变成真正的游戏点子,大家一起开心的玩。

5、当时的情境是什么?情境对你们的影响是什么?情境需要你们做一些什么?

情境是当儿子和别人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没有第一时间去拉孩子,但是沐辰奶奶去了,儿子也不听他的,沐辰也不听,俩人都挺激动,甚至后来儿子人是走了,情绪一直在那里骂人。

对我的影响:我第一反应是有点欣慰,接着有点惊讶于儿子的反应那么大,接着发现儿子的情绪需要调节,最后发现是我作为妈妈没有给儿子言传身教,所以儿子不会啊。

需要我以后多学习育儿的理论知识,多观察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的表现,多赞美孩子,多鼓励孩子。在家里自己要稳定,给孩子做稳定的客体,孩子才不去一点就着。

 6、至此,对这个“问题”的感受和看法是什么?

通过“问题”,我看到了我自己要成长的点儿,这个问题就是答案,回答了我自己的疑惑,原来如此啊,感谢老师的这个自问自答模式。我通过这个问题,找到了自己的卡点,也发现了儿子的应对模式是因为他没有其他更好的应对模式,可能以前也有类似场景,他一说沐辰,沐辰就听他的,然后大家就快乐的游戏了,但是沐辰也在成长,情境是不可复制的。如果他不成长,不学习新的应对模式,只是通过发脾气,那就不是每次都能如愿的。所以,就对我提出了新要求,把自己的目光从姐姐那里收回来点,要去多多观察儿子,看看他与人互动的模式,反思自己的模式,多鼓励他,赞美他做的好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改掉我的不好的。谢谢老师,请指导。

海勇老师: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提问自答,虽然文字很长,但是能从字里行间里感受到你的用心,也能感受到你在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在自己内心里探索的过程,而且越来越清晰。

在这里给你回应三点:

第一,   正确的认识孩子在童年时的人际冲突,在保证都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让他们有冲突,因为冲突的过程本身就是在训练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而且也是快速探索自己的一种方式。

第二, 在孩子冲突的时候,如果很激烈,我们成人可以做的事,先制止行为,再给他们提供共同解决问题的场景,让他们自己碰撞出解决方案,而我们只做观察者。

第三,孩子在睡觉前还有生气出来,说明孩子很在意和这个小朋友的关系,可以鼓励孩子用他的包容和主动与这个小朋友主动和解,一方面是让这件事情有一个结束,另外一方面拿到人际关系中的主动权。


7.3晚上,儿子已经主动去找到沐辰玩了,和好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提问部分: 1. 群内昵称: 孩子性别、年龄: 2. 尽量客观地描述具体发生了什么情况; 中午女儿考完试...
    后半生清醒阅读 45评论 0 2
  • (一)提问部分: 1. 群内昵称: 孩子性别、年龄: 2. 尽量客观地描述具体发生了什么情况; 女儿说暑假要去...
    后半生清醒阅读 38评论 0 1
  • 听说,世间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逢。 而我和裴瑾年的第一次相遇,源于我妈安排的一场乌龙相亲。 那时我是有男友的,叫李均...
    de072a6292dd阅读 832评论 0 1
  • (一)提问部分: 1. 群内昵称: 孩子性别、年龄: 2. 尽量客观地描述具体发生了什么情况; 昨晚临睡,女儿...
    后半生清醒阅读 23评论 0 2
  • 《资治通鉴》第十四册读后感 作者:司马光 资治通鉴第十四册,页码P9358页至9975页,涵盖公元763年七月年至...
    干中学阅读 43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