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培养学生集体,我们就要培养自己——教师集体。我们对知识的追求、我们的求知欲、我们孜孜不倦的劳动、我们在思想领域和书籍世界中的丰富阅历——只有这些才能使学生集体产生智力上的需求和兴趣,激发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禀赋和才能。”(《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1卷,第800-801页)
感悟:中国优秀传统启蒙教育著作《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不严,师之惰。”意思是在家里,孩子如果不能得到很好教育b培养,主要是父亲的责任。在学校教育中,如果教育管理不严格,误人子弟,那是由于为师者懒惰造成的。我们在现在教育中也有要求为师者必须“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学高为师,行为世范”等,无一不是在要求为师者在育人过程中,必须首先从学习、生活、工作、为人、处事、探索、提升、解困等方面的态度与能力都应该是学生们的楷模——为人师表。
这一点儿与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论述又是“异曲同工”!请看先生论述“为了培养学生集体,我们就要培养自己——教师集体。”也就是说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精神,光靠说教是无济于事的!教师必须行动起来,用我们身体力行来引导学生去发现奋斗的目标,找到奋斗的方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做什么?怎样让学生明白我们的意图?学生又会从我们的“示范”中得到什么?这才是重中之重!
请看先生的实验结果:“我们对知识的追求、我们的求知欲、我们孜孜不倦的劳动、我们在思想领域和书籍世界中的丰富阅历——只有这些才能使学生集体产生智力上的需求和兴趣,激发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禀赋和才能。”在孩子们眼里,老师是神圣的!老师们对知识的追求的热情、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好奇、对教书育人活动的享受、对通过丰富的生活经历与广泛阅读所获得的阅历……会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他们去效仿!有时身教胜于言教。所以先生说,“只有这些才能使学生集体产生智力上的需求和兴趣,激发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禀赋和才能。”
而反之亦然,如果我们老师团队在学生面前都是表现出对职业的倦怠、对生活学习求知的得过且过、对自己的生涯规划仅限于于“撞钟”“饭碗”,那他们会培养出出积极向上、阳光自信、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的学生吗?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说,什么样的人站在讲台上,教育就是什么样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故为师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始终不可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