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是一个大话题.遂从陈道明 斯琴高娃版《康熙王朝》开始说起。题外话,这剧上映我读高三,繁重的课业并没有阻挡我课间操的时间挤到小卖部十四寸的小电视前看上几分钟,当时只记得康熙一路战胜恶疾天花,登上皇位,生擒鳌拜,平定三藩,西征戈尔丹,收复台湾,疏浚河道,使南北通衢,商业复苏。好酒越品越醇,好剧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触。
康熙的成长得益于孝庄太后。8岁登基时,大清入关仅十余年,国本不定,内忧外患,权臣弄权却各揣鬼胎,孝庄在这个阶段让康熙学会“忍”和利用彼此之间的嫌隙操纵人心的智慧。
鳌拜在索尼死后更加肆无忌惮,党羽圈地让百姓流离失所,再加上皇亲国戚班布尔善及其幕僚的怂恿,终于走到了逼宫这一步。康熙用忍换来了手下“库布”武艺精进,用智谋换得了铁丐的衷心耿耿,在格局上粉碎了鳌拜里应外合逼供的策略,可怜鳌拜在深宫中与几个库布做困兽之斗。这个阶段,孝庄让他学会了战略思维,还让他体会到了皇家威严。康熙开始具备了一个谋略家的基础素质,由一个天真的少年逐渐向不轻信的寂寥帝王转变。
灭三藩,让康熙走向成熟。孝庄主张“等”,康熙主张“打”,祖孙二人在此事上有了严重分歧,朝廷大臣中也因此出现了分歧。涉世未深的康熙轻易相信了吴三桂的撤藩奏书,直至三藩举旗谋反,正面对抗清廷才如梦初醒,一时间太监和自称明太子的杨启龙里应外合,乱作一团。带着心理负担去做往往不会成功,任何的一点不顺利都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康熙决定退位,由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孝庄在列祖列宗前面怒斥康熙,轻言放弃,弃天下人而不顾,帝王退位带来天下大乱,百姓遭殃。孝庄的智慧又一次得到彰显,她迅速统一大臣意见,说撤藩是孝庄的旨意,皇上只是执行旨意,任何人不允许再有猜疑,一致对外,拯救朝廷于水火之中。康熙重用汉臣周培公,自组军队,三年的时间打败吴三桂,平定三藩。不得不说撤藩让康熙理解了何为帝王之道,帝王知道就是天道。三年时间,清廷因此拥有了作战能力极强的百万精兵。从这个阶段起康熙开始扔掉拐杖,自己走路,孝庄则竭尽所能保护着康熙和皇族的自信心。
。。。。。。。。。。。。。。。。
如果说剧中杀鳌拜,撤三藩是康熙成长过程的试金石的话,那么后面的平定葛尔丹,收复台湾,拯救经济则体现的是康熙的广纳贤才的智慧。取天下易,坐天下难,人心所向才是根本。
杀人诛心,语言和行为有时候比任何宝刀利剑都来的狠毒。
反之亦然......得士子之心又岂是三五斗米能换来的,康熙的驭人之术受孝庄的影响又青出于蓝胜于蓝,且见下篇《帝王驭人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