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说:“人之生不能无群。”在这世界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与人之间注定会产生联结。彼此之间,有欢乐,也会有摩擦,有温暖,也会有哀愁。
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也是我们一生必修的课题。在这个课题里,没有无缘无故的亲近,没有不明不白的疏离,一切都是有迹可循。
生活中,因为每个人的三观背后都藏着他的经历,也正是不同的三观,指引着每个人走上不同的选择,过上不同的生活,成就生命不同的精彩。
古语有言:“真正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坚持自己的三观,是难得的勇气;兼容别人的三观,则是为人的修养。
北宋时期,王安石与司马光同殿称臣,两人是政见不一的政敌,可也是一见如故的好友。王安石偏功利实用,力主推进新法;司马光个性醇儒,主张旧法治国,一个激进,一个保守,可谓水火不容。两大党派的第一次斗争,就以保守派一方败北而终。王安石深受皇帝信任,正是风光得意,司马光则以辞官回乡表明心志,人生跌入低谷。但当皇帝向王安石询问司马光为人时,王安石却坦荡承认司马光的人品才华,对他大加赞赏。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被弹劾罢免,皇帝重新启用司马光任职宰相。此时,司马光并未借机排除异己,反而在皇帝怀疑王安石别有用心之际,向皇帝进言,评价王安石胸怀坦荡,忠心耿耿。无论朝堂上如何争锋相对,二人都从未对对方心怀恨意,落井下石。连皇帝听闻后,都忍不住感慨:“卿等皆君子也。”尽管三观各有不同,但王安石与司马光却都能够尊重彼此,和而不同,用各自的理念报效国家,愈发惺惺相惜。
莫言曾说:“酒肉朋友是一杯浓酒,酩酊之后是一场虚有;知心朋友是一杯清茶,细品之后清香弥久。”人与人之间真正值得的交往,不是表面的曲意逢合,而是发自内心的理解尊重。我有我的喜好,你有你的坚持,不必强行纠正,各自舒心就好。只因世间没有三观完全一致的人,恰如不可能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春日里的姹紫嫣红固然光彩夺目,但深秋里的枯枝冷月也别有一番韵味。
尊重他人的三观,包容别人的不同,当你拥有一颗海纳百川的心,也就能看到这世界五彩斑斓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