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主题征文第81期“柔”专题活动。
东皇历2851年,当时执政的东皇武帝突发疾病,驾鹤西去。此时旧太子已废,但新太子未立,朝中有人拥戴战王,有人支持贤王,因当朝皇后并无子嗣,因而没有嫡长子一说,关于皇位继承人选众说纷纭。
战王虽不善权谋,但武力充沛,军功无数。许多人希望东皇国疆域继续扩大,自然支持善于行军打仗的武王。其中以兵部尚书,定远公,以及三十六路诸侯中的十六路。
康王则无行军打仗功绩,但政治治理颇有成绩,但凡他主导的政事都完成地很好。不仅本人博学多才,并广交天下才子。因而康王支持者也非常多,以吏部礼部和户部尚书,以及大理寺鸿儒院为首。
战王与康王及其门客不断笼络朝臣,聚拢军队,日日府中密谋,一旦势头有变就准备发动势力,斩除异己。继续混乱下去极有可能导致国家分裂陷入内战。
就在这紧要关头,先帝皇后突发懿旨,立武帝最小的儿子,年仅3岁的东皇晖为新帝。
虽无诏书,但有先帝口谕,并且先帝驾崩前对小儿子宠爱有家,3岁就已经是亲王。仅靠这一点还不能平息动乱。为了安抚战王和康王,皇后佳纯氏下旨立战王和康王为超等辅国公,赐副皇位,十州万户,名为辅佐实为与皇帝共治天下。如此,朝中最大势力的两方都无风险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其下支持者都被委以重任,暂时放弃了兵戎相向。
很快东皇晖登基,年号大吉。不过实际上的话事人却是前皇后现太后。没办法,3岁孩童如何懂得朝中权谋之事,不过好在局势是稳定了下来。只是皇权被一分为三,朝中大权旁落,皇权威严不再。
战王与康王则日益骄横,视法度于无物,打压异己,积仇日深。战王与康王各自领导文武两派,彼此之间也摩擦不断,互相看不顺眼。
太后佳纯氏为了分化战王康王势力,一方面诱导两方产生冲突,另一方面暗中扶持中立大臣。凭借高超的识人手段,成功在战王和康王振阵营中安插自己的人。
很快,南越暴动,侵犯东皇国边境。太后下令战王前去南方边境镇压边境。战王虽然根基在北方,但生性嗜战,率领十万大军就南征南越。而北方则由战王亲信主持事宜。
很快南越战争打响,战王并没有想象中的势如破竹。南方山林纵横遍布瘴气,打仗方针策略完全不同。而且战王领导的军队并不是嫡系,指挥也不顺手,于是他陷入南越苦战。
京城中,失去了战王的掣肘,康王系更加肆无忌惮,往往上朝时一点面子都不给皇帝,不但事事专断,而且喜爱对众大臣和皇帝指指点点。甚至康王府中的家奴都狐假虎威,连朝中三品大员都得看康府家奴脸色。如此惹得众怒人怨。
很快,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康王府被一夜抄家。翌日,关于康王十项大罪就罗列出来,太后果断下旨立刻处斩康王。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战王得到这个消息产生危机感的时候,京城早已换了天,军权重新掌握在太后手里,而他孤家寡人无可奈何。
为了稳定政权,太后先后与邻国建立贸易关系,并派遣皇族之人前往邻国考察交流。这样一来,东皇国与邻国关系日益紧密。例如南越国用上了东皇国上好的瓷器和丝绸以及铁器,已经不再寻求与东皇国开战。西域国得到了大量的粮食和其他农作物,也不必依靠洗劫边境城市过活。
很快,东皇国的动荡彻底过去,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出现了。而这一切,并不依赖于武力,而是怀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