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细语的教育孩子

“采用轻声细语的批评方式,体现出一种父母与孩子友好商量的姿态,这种姿态的结果是让孩子感到最终做出决定的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并不是父母强加于她的。”

晚饭时大女儿毛毛躁躁,衣服上弄得脏兮兮。她想吃包子,把整个馍筐端在自己面前,从上到下翻个不停,把每一个馒头和包子都摸了个遍,最后终于选定一个,拿在手里不是吃,而是左右手交替扔着包子玩。

由于爷爷奶奶坐在餐桌上,我不方便发火,于是直直地看着她,希望她能感受到我的不满,自觉把包子放下。岂料这孩子把包子又放回馍筐,毫不在意地说:“我又不想吃包子了。”

大女儿看见儿子吃咸菜,于是也要吃咸菜,把装咸菜的罐子拿过去,伸出筷子在罐子里找她爱吃的酸笋,我提醒她:“不准在罐子里捡来捡去,夹到什么就吃什么,如果不吃就放下。”她依旧我行我素,一副“你能把我怎么着”的得意样。

晚饭过后,我看她站起就走,碗里还有没有吃完的饭。这次忍无可忍,把她单独拉到房间厉声批评:“在馍框里来回翻馒头,有没有礼貌?在咸菜罐子里捡着吃你爱吃的,剩下的谁吃?”大女儿低着头好像一副知错的样子。

看着孩子一声不吭,于是继续追问:“以后吃饭时得注意什么?” 女儿不情愿地说:“不乱翻馒头、不挑捡饭菜。”教育效果虽然立竿见影,但我知道她心里还是不服气。

看了魏书生老师的《好父母 好家教》才知道低声的教育才更能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真心诚意地接受批评进而改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