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
王弼:冬之涉川,豫然若欲度。若不欲度,其情不可得见之貌也。
原成:此七者皆是强调“不可得见之貌”,故后文曰“蔽不新成”。凡新成者必可得见之貌也。隐匿自身,故曰“蔽”也。
犹兮若畏四邻,
王弼:四邻合攻中央之主,犹然不知所趣向者也。上德之人,其端兆不可睹,意趣不可见,亦犹此也。
原成:“上德之人,其端兆不可睹,意趣不可见。”王氏所言极是。
犹然,迟疑不决貌。端兆,细微之迹象,指表露在外部之声色动作。主动、被动皆不欲盈也。
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王弼:凡此诸若,皆言其容象不可得而形名也。
原成:此诸若皆是言道,道不可见,故有此言。人法道,故亦法道之不可得见也,故隐匿自身。
从以后的篇章中可知,老子很认可“隐匿自身”的,唯有此才能主动地避免未知的危险。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王弼:夫晦以理,物则得明;浊以静,物则得清;安以动,物则得生,此自然之道也。孰能者,言其难也。徐者,详慎也。
原成:王氏所言非是。
这两句话是此文的关隘所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上之七个诸若,下接“蔽不新成”。
试图用静来掩饰动作,并不明智。
试图用动作来掩饰静,亦不明智。
明智的做法是“微妙玄通”,即把自身的动与静,皆融入到背景的动与静之中,若此,则可以达到“深不可识”的“蔽不新成”的境界。
保此道者不欲盈,
王弼:盈必溢也。
原成:王氏所注非是。
盈,呈也。
不欲盈者,不欲呈也。
不欲呈者,隐匿自身之谓也。
隐匿自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也。
深不可识者,蔽不新成之谓也。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王弼:蔽,覆盖也。
原成:没有了参照物,或者是选择了错误的参照物,何以知“善为士者”的行为!
老子的思想,高矣!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