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本以为哲学高深莫测,是至理箴言,原来我肤浅了,今天冯老让我对哲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哲学也有时代、地域等的局限性,但是不能因此就否认哲学思想的伟大意义。东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与其社会制度、经济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古代重农轻商,同时又是大陆国家,因此,我们的哲学家所形成的思想基础皆源于此,道家和儒家是中国思想的主要根源,两家有各自主张,也有互补之处,作者举例:《易传》说:“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又说“日盈则昃,月盈则食。”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是自然科学,同样运用到生活中,便是“福祸所依”,由于相信这个理论,中华民族在经历了众多苦难,依然满怀民族希望,终于迎来“黎明的曙光”。正是这种“信仰的意志”帮助中国人民度过了这场战争。
中国的思想家有很多,虽没有系统的理论著作,但他们的思想在生活中会以诗歌、艺术等形式表现出来,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刘禹锡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又有名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奉为圭臬。
中国的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偏主观,思想文约义丰,留给人暗示颇多,也使后人从中领会到更广、更深的思想内涵,而西方哲学偏客观推理,两者并无对错可言。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思想也会发生着改变,顺应时代的新思想便会应运而生,具有时代局限性的思想便会被摒弃,而具有长远性的思想被传承,这便是哲学思想中变和不变的成分,给我们的启示:学习或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之时都要有思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