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是我在一周之内第二次参加长飞老师的训练营,内容框架讲的是一样的,我今天想分享记录一下,一样的课程,一样的老师,一样的自己,在两天中不同的感受,感悟。
在上周二经历过第一次课程体验后,我对于这个场域从新鲜、好奇,慢慢转变成了一种想要融入、陪伴的感觉。
不过从周二回来,我一直心心念念着周六的课程。心态也慢慢从好奇,转变成了一种关注,再从关注到为此紧张。
这个紧张的来源,特别有意思(此处尝试着使用吉利根老师的四字箴言)。
通过我内省,反观自己,这个紧张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如果是因为对一个课程感到压力,那这我觉得并不是,因为生命疗愈类的课程,一般很少会像我们学生时代,要上课,要考试之类的。
所以刨除掉这样的缘由,我思考下来,唯一让我感到紧张的就是,我在慢慢地敞开自己,表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而对于这种敞开,我是有不安全感的。这种不安全感,也随着上课时间的临近,变得越发紧张。
我害怕自己敞开以后,会被别人嘲笑,会被别人评判,会被……
我的脑海中设想了无数种场景。导致我不敢进一步敞开自己,可是却又克制不住内心的愿望,这种愿望的出发点在于我想要改变,我想要迎接更真实的自己。
所以上一周几乎是在纠结,不安中度过。到了周六的早晨,我鼓起勇气,强忍着退怯的念头,走出了家门。一路上我还是有很多种想要打退堂鼓的念头,因为放弃成长,有时候几乎是没有成本的。
重点是放弃了成长的机会,我却不能接受这样的自己。这就是一种内耗了,我理解这种内耗,就是我们修自己的核心所在。
要说一个人,能够合理地接受自己当下的状态,哪怕他是穷困的,疾病的,不健全的,只要心能安住。这就是好的,就是一种自在。
关键是以我现在的能力,我做不到这种来去自由的洒脱。因此这也是我需要跟随老师,与同学们陪伴成长的缘由。
所以在路上犹豫的那个当下,我就问了自己一句话:“闰哥儿,如果今天不去,你会后悔吗?你会因此责怪自己吗?”
我内心告诉我:“会”!
然后我回应了内心,如果会,那就去,不留后悔,不留遗憾。我想这是那个当下,我能够给予自己最合适的答案了。
正是由于一连串的内心戏,导致我在课程的上半段,全身是紧绷的,完全没有了第一次来的时候那种好奇,新鲜。
我能够觉察到这样的自己,我告诉自己来了,就随心吧,做好做坏,我都接受,我把自己交给这个场域。
其实内心里,这时浮现了一个声音,我庆幸自己捕捉到了,并且照做了。
那就是“信任自己!”我这一系列的决断,选择,都源于我信任自己的决定,今天要来上课;我信任自己,我决定把自己交给这个场域;我信任自己,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的觉知是对的。
伴随着这样信任的力量,我在做个案练习的时候,我完全把自己交给自己的感受,交给自己的同伴,当对方没法儿连接到我的障碍时,当同伴笑场时,我只是说:“没关系,来,我们回到呼吸。”
神奇的是,就是那样的一种相信,一种临在,我跟同伴找到了属于我的障碍是什么?
令我感到喜悦的是,我的同伴,也足够坦诚,足够接纳自己,以及接纳我们当下的那个临在。我们彼此相见,只靠呼吸连接,其他的交给场域吧。
这就是我们那个当下做的,我觉得挺好的。
事后,我给同伴了真诚地反馈,我们也一起在探索障碍这个阶段,交流,请教老师,接受其他伙伴的分享。
这些瞬间都走了下来,没想到这样的一天,看似纠结半周不想来的一天,我走过来了。
我觉得这或许就是信任自己,信任临在的力量吧。或许我们很久没有相信自己的那个潜意识了,它被忽略的好苦,又无处倾诉。
我们一直渴望寻找绝对理性的判断,也渴望每一次决定都是对的。也正因此,我们太相信自己的大脑了,太相信自己学过的知识了。而忘记了自己的内心,自己内心发出的情绪,感受,临在等等,反而忽略掉了这种当下真实的力量。
这是紧张而又信任的一天,活在当下的一天,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