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11)再遇“家常课”

昨日,我怀揣着既忐忑又满怀期待的心情,初次尝试将管建刚老师所倡导的家常课模式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此前,在浏览公众号文章时,管老师曾特别针对新手教师提出建议,在初次接触家常课模式时,不必给自己设定过高目标,一堂课若能有条不紊地完成两三个任务单,便已然达成初步教学成效。然而,令人颇感惊喜的是,在昨日的两堂课进程中,全班同学皆顺利推进至第三个任务单,甚至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凭借高效的学习节奏,成功解锁并完成了第四个任务单。如此教学进展速度,远远超出了我课前的预估,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家常课模式所蕴含的强大能量与无限可能。

从教学成果的质量维度深入剖析,任务一与任务三聚焦于朗读环节,在课堂实践中,学生们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变化。相较于以往,他们的音量显著提高,读书声愈发洪亮、自信,那整齐而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声响彻教室,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精神。在任务二的抄写任务板块,学生们个个全神贯注,笔下的字迹端正工整,一笔一划都透露出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与严谨作风。而当堂听写环节的结果,更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听写正确率之高,远超我课前的预期设想,不少同学更是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与认真的答题态度,斩获了满分佳绩,这无疑是对他们课堂学习效果的最佳肯定。

任务四着重考查学生对关键词句段的理解能力,这一部分内容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常规课堂中教师反复提问、深度剖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核心板块。从学生们针对任务四的答题反馈来看,他们展现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独到理解视角。每一份答题内容都像是一把独特的钥匙,开启了一扇通往学生内心奇妙思维世界的大门。字里行间,闪烁着他们思维碰撞所产生的耀眼火花,让我深切感受到,这些孩子们的头脑中宛如藏着一座智慧宝库,正源源不断地释放出令人惊喜的光芒。

一直以来,我所执教的这个班级,学生整体表达能力相对薄弱。在过往的课堂教学场景中,我常常会面对这样的无奈画面:每当提出问题,期待学生们踊跃发言时,映入眼帘的却是那一张张紧闭的小嘴,宛如上了锁一般,不愿轻易开启。那时的我,内心难免会涌起阵阵焦虑与失落,甚至在不经意间,对这些孩子的思维活跃度产生了质疑,一度认为他们的思维可能不够敏捷,难以跟上课堂教学的节奏。但昨日,借助家常课任务单这一全新的教学载体,我宛如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彻底改变了以往的片面看法。我惊喜地看到,在那一张张认真答题的脸庞背后,是一个个充满无限活力与创造力的生命个体。他们各自拥有独一无二的思维模式,脑海中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新奇而有趣的想法,这些宝贵的思维结晶,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整个课堂。这份意外的发现,让我欣喜若狂,同时,也为自己曾经那些狭隘、错误的认知深感惭愧与自责。

回顾这些年的教学成长之路,我始终紧紧追随邓老师的步伐,在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学习探索中不断深耕。邓老师的教学理念,犹如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而当我初次接触管老师的家常课理念时,内心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震撼与共鸣。二者的教学主张,在诸多关键层面竟不谋而合,如出一辙。初见管老师的家常课理念,我甚至一度误以为邓老师与管老师此前必定就相关教学问题进行过深入、细致的交流探讨。但经多方了解后得知,事实并非如此。两位老师在未曾沟通交流的情况下,却能在教学理念上达成如此高度的一致,这一现象无疑有力地证明了,他们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绝非偶然的巧合,而是经过实践检验、符合教育教学内在规律的真理。真理往往就是这般质朴而纯粹,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与智慧。

其实,早在三年前,我便在自己所带班级尝试推行过类似家常课的教学模式。那时,它还不叫家常课,而是被称作习课堂。在那个阶段,由于相关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市面上尚未有正式出版的任务单可供使用。我只能不辞辛劳地从公众号平台上,一张一张仔细筛选、下载相关资料,而后精心整理成册,再打印出来分发给孩子们。不仅如此,当时既没有教师版的任务单作为教学辅助,也缺乏配套的教学课件,这使得整个教学操作过程相较于如今,显得格外繁琐与不便。更为关键的是,在那个时候,我自身对该教学理念的理解与认同尚不够深入、全面,内心深处还对教学过程中那些相对程序化的环节存在一定程度的反感与抵触情绪。种种因素交织之下,导致这一教学模式在推行一段时间后,便无奈地陷入停滞,不了了之。

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始终坚定不移地跟着邓老师深入学习经典教学理论与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功夫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日复一日、持之以恒的练习中逐渐积累沉淀而来。就如同水滴石穿,唯有通过持续不断的量变积累,方能引发质的飞跃与突破。与此同时,我也愈发深刻地认识到,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的主阵地,无疑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此外,滚动快速作文课的实践经历,也让我收获颇丰。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对于教学环节中的程序化设计,展现出了极高的接受度与喜爱之情。合理的教学环节程序化,不仅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更能让学生们在清晰、明确的教学流程中,迅速找准自己的学习方向,高效地开展学习活动。正如那句广为流传的话所说:“程序一对,傻瓜都会。” 合理的程序化设计,能够让教学变得更加简洁高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收获成长与进步。

基于自己这几年在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历与深刻感悟,当如今再次邂逅家常课这一教学模式时,我的内心多了一份源自经验沉淀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增添了不少对教学成效的信心与期待。当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之路上,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阻碍与挑战。但我已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愿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的无畏勇气与坚定决心,勇敢地迎接每一个挑战,在教学探索的征程中,不断砥砺前行,努力为学生们创造更加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体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