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育就是让人自信
薛朝阳
此次南通的沉浸式立体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在这个正经历全方位变革的时代,好的教育,就是让人能够自信地面对当下与未知。本次培训涵盖了各级别专家讲座,还有各层级学校的实地考察、课堂观察以及同行之间的思维碰撞,让我真切感受到:在物质需求基本满足的今天,面对急剧变化、“未来已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好的教育就是让人保持自信、心怀希望、拥有主动迎向改变的勇气。
一、扎实丰富的非考试科目,让师生信心充盈
我们先后走进南通中学、江安中学、海安高级中学和南通大学附属中学。一个共同的强烈感受是:这里的老师和学生都从容自信而又充满活力。学校在严格落实考试科目教学的同时,依然高度重视体育、艺术、通用技术、心理等所谓“副科”,甚至到高三仍严格按课标实施教学,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贯穿始终。在这种真正育人的环境下,少了几分功利的成绩观,师生自然都有了真正的教与学的热情与信心。让我尤为震撼的是海安中学的通用技术教室,四间教室设备齐全,各类车床、压缩机、电气元件一应俱全,工位上仍放着学生的半成品。更令我敬佩的是,这四间教室和教学仅由一位教师负责。他自豪地介绍学生的作品和指导过程,言语间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我问:“是否有学生抱着偷懒的目的来参与这个社团?”他坚定地说:“我们的学生都是真心喜欢才来的。”在这里,众多的社团能让每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自然不必空耗自己。
二、考试科目的精准教学,赋能学生学习自信
所有学校的考试科目都体现出一种共性:深入研读教材、研究学生,让学真实发生在课堂;作业设计精准定位在学生的“舒适区边缘”,让学生既感到挑战,又看得到进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一教学并未盲目追求“高三化”的快节奏、高难度,而是淡化应试压力,引导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持续积累,静待质变。正是这种“以学定教”的扎实做法,避免了教与学“两张皮”的困境。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课堂从容推进,课后精准反馈与辅导,使学生每个人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成长。学生因看得见的进步而对学习充满信心,教师也因教学有果而保持教育热情。
三、信任与关怀教师,筑牢教师职业信心
南通的学校普遍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与信任,一线教师不实行硬性坐班,而学校则尽力为教师提供完善的生活与运动设施,解决家庭后顾之忧,并积极搭建平台帮助教师展示自我、实现专业晋升与职称晋升。在这种被尊重、被支持的环境中,教师自然也更愿意全心投入教育工作中。
四、反思家乡教育,重塑区域教育信心
这次全方位的学习,也促使我们不断反思家乡的教育现状。其实很多制度框架我们也有,如集体备课、同步考试、教案作业检查、课后辅导、绩效考评等基本完善,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往往是简单照搬导致水土不服,或制度未能形成正向激励。通过此次考察,我更加明确,要让我们的教育获得真正的提升,就必须让我们的师生能自信起来,立足本土校情、学情,以研究的态度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教育提升之路。我们有信心,与家乡教育同仁一起,推动教育走向良性循环。
教育,本质是让人自信地迎向未来与未知。而这一切,首先要从教师的自信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