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独自带着1岁的孩子半夜去看急诊,真的很崩溃。”
记得那是个雨夜,夹杂着冰冷的雨水的风扑面而来。我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嘴上一边不停地叫着孩子的名字,说“不能睡不能睡”一边快步走进急诊室,顾不上挂号的流程,跟后面等着的家长说了句抱歉,赶紧凑到医生面前。
“医生,麻烦您赶紧看看,他从早上开始低烧,伴随咳嗽,中午12点后温度升高超过38.5,喂了美林,稍微好了一点,晚上6点后又发烧起来,继续吃了一次美林,但没有效果,晚上10点左右孩子呼吸急促,就赶紧奔到医院来了。”
我强装镇定,向医生描述了孩子生病情况,手止不住地颤抖着,把记录孩子体温的纸张递给医生。
“小M,这个孩子有点严重,呼吸太急促,血氧偏低,要住院观察,要抽血检查……”
听着医生的初期诊断,我的头脑一片空白,如行尸走肉一般,跟着护士到病房。孩子被护士带到观察治疗室,我在一旁登记缴费。一次次,我在观察治疗室门前和缴费台来回踱步。
当看到护士拿着长长的针要开始抽血时,我按耐不住地冲了进去,紧紧抱着孩子,生怕他偶尔的挣扎会给带来更大的伤害。包括我在内,还有3个护士帮忙一起按压着孩子的四肢,我眼睁睁地看着针进入劲动脉,抽出了血。那个瞬间很短,但对我来说却异常漫长。
初步治疗后,孩子在病房的保温箱里,身上布着检查的管子,我瘫软地坐在旁边。我想要伸手抚摸一下,却又怕影响到治疗,停在半空中的手又收了回来,只好继续盯着仪器上那不断跳动着的血氧数字。
直到凌晨,孩子的烧退了,呼吸平缓了,血氧也终于达到正常状态,我那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