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文
四、关于文章的题材
《文心》在讲解文章做法的同时,也对一些文学体裁的特点进行了讲解。
1、小说体裁。小说的作者会从现实事实中挖掘出来一些展示人生重大关系的意义内容。小说的本质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这种深刻的意义。没有这种意义展示的文字便不成为小说。这种意义是“含”在故事中间的,一般并不做特别的说明,让人家看了作者的叙述,陷入思考,去体会、省悟小说作者想展示的意义是什么。这个特点也是小说艺术性所在,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这种作者展示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如果在故事之外把意义说明,那就不成为小说,而是一篇议论文了。这时候那些故事就只处于议论文的“论断”的“例证”的地位了。
2、关于词与诗。中国古代的作词又称为填词,通常就是按谱填写,平仄字数一一遵守。词中境与情是关系很密切的,只写境,言外之意可以舒情,要抒情,也不能全离开境。通俗来说,凡有“诗的意境”的都可以称为诗。诗是最精粹的语言,最生动的印象,普通散文就没有那么精粹,所以篇幅比诗篇来的多。如诗一般文字的精炼总是困难的,也容易让人有不同的理解与阐述。这也是文章精炼与传神之间的悖论,有时难以兼得。
3、关于文章的风格。读者在鉴赏一篇文章时各有各自的素养,品的结果不会完全相同是当然的。在判别文章的风格时,须从文章的本身考察客观的要素,比如文章取材的范围、作者的品性、作者的语言习惯、作者写作的习惯。风格存在于作品的本身,作者的风格是在种种客观约束条件下形成的。
五、学习与写作态度
学习过程中应有一种保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文心》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即真正求学的人不一定要进学校的。唯有自己不要学习才是真正的“失学”。这应该是较早提出“终身学习”的想法了。
对于读书与作文,《文心》认为读书与写作其实是两件事。读书的目的在于收取书籍内容意趣,拓展视野。《文心》认为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读书最重要是触发的功夫,就是由一件事情感悟到其他的事情。书籍要能读出新意来。个人要在当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学会获得新的触发。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心灵的敏感度弱化了,心灵麻木了,好多事情视而不见,对外界的感触往往匆匆而过。书要读出新意,延伸阅读,读出书籍字面意外的涵义。联系个人的经验来读,这点很重要。
对于读书笔记,应为自己记述读书的心得与研究成果,以备将来查考与运用。并非像书简或传单似的预备给他人看的。其是读书时候的一种个人判断,应以议论文的态度去写 ,应保持简洁。一般人常常出现的弊端是只是原文的摘抄,缺少个人的思考、分析于总结。沦落为简单的“好词好句”的摘抄本。
习作、创作与应用三者之间的区别,《文心》认为习作只是法则与手腕的练习;应用制作只是对付他人和事务的东西;创作才是发挥自己天分的真成绩。创作是一种创造,其生命在于有新鲜的意味。创造的第一步功夫是发现题材。题材发现后,要使他成熟,要处处留心,和题材有关系的事项,一一搜集来,使内容丰富,打成一片。题材成熟了,才可以写出来,要写成作品,就非要有熟练地手腕不可。三者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习作,习作是一切的基础,应用之作和创作都由习作出发。
在文学阅读上,《文心》作者认为先要了解孔子、庄子的基本思想,再去研究关于孔子、庄子的思想的评价,才是顺路。不建议上来就通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如同要先去读些中国哲学的原书,再去读哲学史一样。因为文学史等史学著作研究的是个人的结论,其未必正确。不同的历史研究人对于历史的研究有不同的角度和手段。类似于珍珠和项链的关系,珍珠是固定的,项链的穿法则是不同。没有基本的了解,可能会受史书作者的影响。着手的路径不是取一本文学史来读,而是依文学史的线索去选读历史的名作去读。
《文心》全书并不长,但其娓娓道来,深浅适宜,对于写作初学者的主要注意内容进行了讲解,不失为初中孩子迈入阅读、写作领域的一本佳作。
(完)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谢谢!
倾余生之力,品味书影,写有深度的文字,过有回味的人生。我是书影人生,感谢您的关注。
作者简介:书影人生,房地产相关行业从业十余年。各类书籍爱好广泛,诚心与各位书友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