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和认知中,好像有些人天生就对某些事情特别擅长,与生俱来就有某种天赋,尤其在古今中外很多的名人故事中,天才似乎比比皆是。
比如,莫扎特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公认为音乐神童,年仅7岁就跟着父亲在欧洲旅行演出。
更让人惊讶的是他“完美音高”的能力,他听到任何声音都能区分出它的音调。而这种完美音高的能力,大约每万人中,只有一个人具备这种能力。
但日本一位心理学家,神原彩子做了一个实验,打破了人们对天才的认知。
他招募了24个年龄为2~6岁的孩子,组织他们进行长达数月的科学训练,目的是教他们通过声音来辨识钢琴上弹奏的各种各样的和弦。
令人震惊的是,参与实验的每个孩子地被培养出了完美音高的能力。
莫扎特的特殊才能,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莫扎特的父亲是一个中等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莫扎特4岁时,父亲便全职教他学习小提琴、大提琴以及其他乐器。
任何人都可以进步,但需要正确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进步,并不是因为你缺少天赋,而是因为你没有用正确的方法练习。
为什么说天才是大量练习的产物?
大脑(甚至是成年人的大脑)比我们想象得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大脑会对适当的触发因子做出响应,用“重新布线”的方式,让神经元之间构成新的连接,同时,原有的连接要么得到强化,要么被弱化,甚至在大脑的某些部分之中还能生长新的神经元。
伦敦的交通极其复杂,没有大道指示方向和路径,有很多环形路和“断头路”等等,伦敦的司机需要经过数年将大街小巷都熟记于心,通过大量练习,伦敦的出租车司机产生的记忆力和导航技能让人震惊,经过测试,他们的海马体在经过几年的驾龄比一般人的更大。
天才和平庸的区别,恰恰就在于“有目的”和“无目的”的差别。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一般我们的知识和技达到一般水平我们就停止提升了,对我们来说,可能够用就行,很少有人再去想办法提升和强化它。
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机会接受特别的训练,也没有因此成为大师,但是选择总是存在的。当你想要改变的时候,你也可以通过可以练习成为大师。
“刻意练习“中另一个重要的动机是相信自己的可以做好,专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提高自己的技能,这更像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一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