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少年的咨询是多方面多角度的。问题就是资源,通过问题找到问题的资源,就可以帮助青少年心理成长。
2. 来访者害怕考试失败,要帮助他重新建立自信,最有效的做法不是除去焦虑,首先要承认焦虑是正常的;其次,帮助来访者努力挖掘过去成功应对焦虑的经验。 要非常的细节化的探讨,回忆他重大考试的细节:考试前在做什么?进入考场的感觉是什么?拿到卷子的时候什么感觉等。
3. 对于有问题的青少年的父母,不应将问题归咎于父母的责任。如果咨询师能设身处地的理解父母,寻找家长能给来访者带来什么资源,往往更能够帮助陷入困难的青少年走出困境。要与家长合作,一起来帮助孩子打败问题。
4. 如果某一次成绩考得很好,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压力,这样会调高周围人和自己对自己成绩的期待。
5. 住校时嫌同学吵,是将害怕成绩不如人的内在焦虑转化为对外部环境的控诉。拒绝参加模拟考试,想要休学,是通过退行防御“被评价为失败”的羞耻感。躺平,则是无力应对的伪装。来访者反复强调在意别人的看法,其自我价值完全依赖于外部评价、别人的眼光,当成绩下滑时,外部评价崩塌,内在无支撑体系,来访者便陷入“我很丢脸,我是逃兵”的自我攻击。正是这种自我攻击的循环投射形成了强迫思维。
6. 降低别人对自己的期待,也是一种解压方式。
7. 帮助来访者逐步恢复心理弹性,重建行动能力的关键是:识别考试带来的生理反应(心跳快、想逃);描述脑海中的灾难化想法,对比过去的成功经验,哪一个更可能成为现实;区分事实焦虑(考不好)与存在性焦虑(被否定自我价值感)。
8. 收集全面的信息是重要的,通过信息收集,不仅是了解来访者,也能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不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