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九月二十一日,任命并州长史王方庆为鸾台侍郎,与殿中监万年李道广一起担任同平章事。
14、
突厥默啜请求做太后的义子,并为他的女儿求婚,表示愿意归还河西降户,并率其部众为国家讨伐契丹。太后派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左卫郎将、摄司宾卿田归道册授默啜为左卫大将军、迁善可汗。阎知微,是阎立德的孙子;田归道,是田仁会之子。
冬,十月二十二日,契丹无上可汗李尽忠去世,孙万荣代领其众。突厥默啜乘间袭击松漠,俘虏李尽忠、孙万荣妻子儿女而去。太后进拜默啜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
孙万荣收合余众,军势复振,派别帅骆务整、何阿小为前锋,攻陷冀州,杀刺史陆宝积,屠戮吏民数千人;又攻打瀛州,河北震动。太后下诏,擢升彭泽县令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刺史独孤思庄害怕契丹人突然杀到,把百姓全部驱赶入城,缮修守备。狄仁杰到了之后,全部遣返回家务农,说:“贼兵还远,何必如此!万一贼来,我自有办法抵挡。”百姓大悦。
当时契丹入寇,军事文书堆积如山,夏官郎中、硖石姚元崇剖析如流,都有条理,太后惊叹,擢升他为夏官侍郎。
15、
太后认为徐有功用法公平,擢拜为左台殿中侍御史,远近闻者无不相贺。鹿城主簿、宗城人潘好礼撰写评论,称赞徐有功践行正道仁义,固守忠诚节操,不以贵贱死生而改变他的操守。如果有来客问他:“徐公可以与今天谁人相比?”他就说:“四海至广,人物至多,或许有人隐姓埋名,韬光养晦,以至于我不知道的,我不敢说,如果仅论我说听到看见的,则徐有功一人而已,要问谁能和他相比,要在古人里找。”客人问:“与张释之比如何?”回答说:“张释之所做的事情很容易,而徐有功做的事很难。难易之间,也就比较出优劣了。张释之生逢汉文帝之时,天下无事,至于有人偷盗高庙玉环及渭桥上惊了御马那样的事(事见公元前177年记载),守法而已,岂不容易吗!徐有功生逢革命之秋,属惟新之运,唐朝遗老,本来就有人包藏祸心,让太后心中生疑。如周兴、来俊臣之辈,就是尧帝时期四凶那样的人物,崇饰恶言以诬盛德;而徐公守死善道,深知原委,几次身陷囹圄,不断受到网罗,这都是我们亲眼看到的,岂不难哉!”客人说:“如果让徐有功做司刑卿,就得以施展他的才干了。”潘好礼说:“你只看见徐公用法平允,就认为他可以担任司刑;而在我看来,他这个人,一片丹心,没有什么不能包容,如果用他,没有什么事他不能胜任,岂只是司刑而已!”
华杉曰:
潘好礼说徐有功“守死善道”,这是《论语》里孔子的话。守死善道,不守死,则不能以善其道。你学了这道,就要践行,按这道去做,死而后已。所以你不能根据形势变化灵活掌握,那就不是坚持原则了。我就行我的道,除非我死了,那才能停止,其他任何事,都不能动摇我。
现在有句俗话,“原则上可以”,“原则上不行”,这就是不能守死善道,随时准备抛弃。按理说可以就是可以,不行就是不行,加上了“原则”二字,反而成了不一定。这就是人们对原则的态度。所以,坚持原则太难了,坚持正道、正义、善良公平的原则更难。而徐有功全部做到了,面对死亡,也坦然面对,呼呼大睡。为什么呢?还是孔子的话:“求仁得仁,何所怨?”他追求的就是仁义,然后死于仁义,这正是他的追求,至于要付出死亡的代价,这本来就是预料之中的,不需要莫名惊诧,也不觉得自己冤枉。你的上头和周围都是坏人,你有什么冤枉呢?好人本来就该死!徐有功心里明镜一样明白,他只是守死善道而已。
那么,他为什么守得住呢?在《论语》里,守死善道前面还有四个字:笃信好学。
一个人选择一种哲学,因为他本身就是那样的人,他笃信儒家,深信不疑,就学这个,不学别的,别的都没意思,没意义。然后好学,努力学习,真学通了,润之四体,居仁行义,无往不顺,舒坦!那浩然之气发散出来,充塞天地,匡世济民。这也是一种“自满”,被浩然之气充满,对自己满意,守死善道,死也死得得意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