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背景:
疫情过后,学生迎来了平稳顺利的新学期。然而三年级的女生小晴,返校第一天就在门口与爸爸不断拉扯,大哭大闹,久久不愿进校门。过了两天,她的情况更加严重,只要一到学校就呕吐得厉害,爸爸把她接回家就好了。
经过本班班主任的深入了解后得知:带着她长大的外婆在寒假去世了,父母在兼顾工作的同时带着小晴和刚满3个月弟弟。
研讨话题:小伙伴们,针对小晴这种情况的孩子,大家会怎么做来帮助她顺利返校呢?
从背景故事中“外婆在寒假去世”“父母兼顾工作带着她和刚满3个月的弟弟”等信息,我们推测这种情况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关。
出现以上的情况,我认为有几个原因:第一,安全感缺失,陪伴小晴长大的外婆在寒假去世了,弟弟刚满3个月需要父母的关注和照顾,因此,小晴在家庭生活中缺少陪伴。第二,希望获得父母的关注,在学校哭闹甚至呕吐,爸爸就会接她回家,小晴在用行为倒退的方法换取父母的陪伴和关注。第三,家校沟通不及时,班主任未能在开学之前得知这些信息,没有很好地关注和照顾到小晴的情绪。
面对孩子的反常,我们要把它当成一件突发事件来处理。针对以上分析,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首先,安抚情绪,助力表达。三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觉醒,但情绪控制能力还是有限的。班主任可以用电话沟通、心情日记等方式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帮助小晴表露自己的情绪。
接着,积极沟通,解决问题。与小晴沟通,在班级中给小晴具体且重要的小助手任务,表示同学和老师们都需要小晴的帮助。与小晴的同伴沟通,在安排座位时,将小晴的好朋友安排在她附近,请她们多多关注和陪伴小晴。与学校的心理老师沟通,关注小晴在开学前完成的“心理健康调查表”的筛查情况,必要时,可以请求心理老师与小晴进行个别沟通辅导。与小晴的父母沟通,提醒父母在照顾弟弟的同时多关注小晴的情绪和需求,对于上学这件事父母需要明确、一致地向小晴表态。
最后,开展活动,交流想法。在后续的班会活动中,会以小组研学的形式开展了解班级、了解父母、了解社区等研学活动,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帮助小晴找到更强的归属感,以主题研学的形式帮助小晴深入地了解身边的人和事。当然,也希望在这样的活动中,同学们可以交流彼此的想法,让小晴,以及像小晴一样因为缺少家庭关注而失落的同学们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理解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