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也是忙碌的一周,我发现只要忙起来,时间就会过得很快,虽然忙忙碌碌但是心里是充实的。在单位忙碌,在家里我就会放慢节奏,给自己一个缓冲。最近买了一个育儿网课,下班的时候可以学习一下,自己看了以后收益颇多,也进行了自我反思。
几乎在每个家长心里,都会认为自己对于孩子的爱都是不图回报,是无私的,是无条件的。在网课里老师提供了一个另外的观点,家长的付出其实是有私心的,是有条件的。这个想法我刚开始想不明白,后来我释然了。
家长对于孩子的抚育,当然是希望孩子长大之后有所成就,说的更贴切大多数人的心声,最起码付出的爱是希望孩子能感知到,但现在能感知父母的良苦用心的孩子只是少数,大多数的孩子都站在了父母的对立面,家庭冲突的案例屡见不鲜,发生悲剧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现在的父母为什么这么难?在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到因为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加引号的,所以孩子的发展不在父母的认知范围内,自然慈眉善目的假象就会暴露无疑,将孩子从高处狠狠地拉下马,然后还在问孩子“你为什么哭?”
父母能控制孩子的时候,孩子只能屈从,长大的时候根本不想听你说,所以孩子长大之后亲子间的冲突也会增加。我想了一下,对于现今社会,有的人不自知,有的人很虚伪,当然这个界限并不好界定。
在家里有过这样的小事,通过读了一些育儿的书还有听过一些课,我理解到孩子是需要肯定的,需要自己的价值感,所以很多时候我都鼓励树苗。早上树苗主动把被子叠起来,我嘴上说“树苗太棒了,自己都可以主动叠被子”,然而手却在整理孩子刚刚叠的被子,孩子虽小,但能铺捉到更多信息,我的这个举动,无疑说他做的还不够好。
假意的赞美不会真的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还不如直接指出孩子的不足来的真实。自己之前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还有一个小事,树苗自从和我们一起住的时候,就用大人的马桶,当时他才三周岁,坐在马桶上明显感觉要掉进去,但他执意用大人的马桶。我本是欣喜的,单独的小马桶也确实不方便。
刚开始树苗大号的时候偶尔会弄到马桶垫子上,我还能心平气和的说:“没事”,然后告诉他技巧要小心一点,后来几次我的怒气溢于言表,树苗怯怯地跟我说:“妈妈,我不是故意的”,眼里的恐惧在诉说着可怜。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树苗死活就是不用马桶垫,记得还是冬天的时候,虽然有地热,没有马桶座也是凉凉的。当时因为孩子执意,也没有考虑太多,现在想来孩子是看穿了我的虚伪,也不想承受那样的“怒气”了。我也终于能理解孩子的被迫妥协,心里一时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