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几个朋友找我倾诉:“身心疲惫/这不是我想要的状态”
而背后是在追求工作生活平衡的完美状态
他们想要那份纯粹、绝对的平衡,想要那份舒适安全、可控的状态
一直达不到很沮丧总想逃离 曾几何时自己也处于同样的境况多次抓狂
好友雨琦多次提示我“不可控又怎样?”却不知所云
直到发现混乱是常态 才知道原本追求的绝对平衡不过是一个伪命题
真正的平衡,其实是不断寻找平衡的过程
没有绝对的平衡,只有动态的阶段平衡
我们的每一天就是一个工作生活的跷跷板游戏
两边是我们的不同角色 时而偏这边时而偏那边
而那个三角支点是每天做点喜欢的事情(形式不限)来取悦滋养自己
平衡不是取舍,而是重心调整,在不同角色间妥协、穿梭
不同的角色都是自己的一部分 是交叉并行融合在一起的
太过割裂绝对、清晰界限 只会给自己带来过多的内耗容易筋疲力尽
如何做到动态阶段平衡呢
首先,习惯与混乱为伍,用“既来之则安之”的心境去接纳当下的各种状况
习惯不固定、变换、麻烦的各种突发状态,用多元/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一样和各种矛盾冲突,把混乱当着调料,去撞见盲区视角和激发创意。
其次,阶段平衡其实就是阶段目标达成,偶尔走偏正常,只要调整回来继续朝着目标继续前进就好。
再次,平衡就是要管理好时间、提高效能,遵循“快工作、慢生活”的原则;
对于多角色,重要角色先行资源整合,通过工作生活整合赢得更多时间(找到不冲突的多任务并行,一举多得);养成提前计划(生命之花)、要事第一(要事提前做、保持专注),借助他人分担支持的习惯。
最后,给生活工作多一些仪式感,用放大镜去发现小确幸(发现不完美中的各种美好),给自己独处的时空去做点喜欢、滋养自己的事情,不在于时间的多少、事情的大小,而在于每天有那么一点,这是给自己的心灵充电,长久了内心会更加充盈。
平衡是门艺术,本质就是不同身份的切换(不同角色相互促进),享受每天跷跷板的无限游戏;
真正的平衡就是不断寻找平衡,就是不断调整状态、节奏,朝着目标继续前进。
PS:不同角色:工作者、学习者、健身者、休闲者、母亲(父亲)、子女、妻子(丈夫)。。。。。。。
感谢不同风格的伙伴(领导、同事、合作者、同学、朋友和家人),让我学会了调整节奏,根据不同的人/状况带不同的节奏,急性子也会“放一放/慢下来”,发现效率反而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