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及人物思想
1、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具体有:
(1)有教无类
(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因材施教(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朱熹)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求学要实事求是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
2、学记
《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指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学
(4)“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循序渐进
(5)教学相长 新课程师生关系
(6)长善救失 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3、苏格拉底:产婆术,助产术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
这种问答分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4、柏拉图
其教育思想体现于其著作《理想国》
5、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哲学家,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思想体现于其著作《政治学》中。
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6、古罗马昆体良
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
二、教育学的创立或初步建立阶段及人物思想
1、培根
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中,首次吧“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2、夸美纽斯
(1)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
(2)概括了班级授课制度和学年制
(3)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即所谓的“自然适应性原则”)
(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教育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3、洛克
(1)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2)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3)提出了“白板说”
4、卢梭
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1762),强调自然主义教育。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5、裴斯泰洛齐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
(2)第一个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认为教育科学应该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三、科学教育学或规范教育学阶段及人物思想
1、康德
著作《康德论教育》
最早把“教育学”作为大学课程讲授
2、赫尔巴特
(1)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2)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3)提出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4)提出了四段教学法:
明了:明确观念
联想:将某个观念与其他观念结合起来
系统:知识的系统化
方法:知识的应用
(5)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6)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7)被称为传统教育学的代表、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的奠基人
四、教育学的分化与拓展阶段及人物思想
1、布鲁姆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把教育目标分为:
(1)认知目标
(2)情感目标
(3)动作技能目标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细致地去确定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2、布鲁纳
(1)著有《教育过程》
(2)主张“无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3)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
3、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
4、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五、发展多样化阶段及人物思想
1、斯宾塞
(1)著有《教育论》(1860),是其4篇教育论文《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合集
(2)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民怎样生活
2、梅伊曼
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
3、拉伊
著作《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4、杜威
(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著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2)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3)提出了新的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5、凯洛夫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6、杨贤江
1930年,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教育原理、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著作
注意:杜威和赫尔巴特的新老对比传承;中国学者杨贤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