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孔子《论语·公冶长》
孔子说:“伯夷、叔齐从来不记恨他人的恶,也很少有怨恨。”
这两位是历史中的大名人,他们是商末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两个人因为相互退让王位而出逃。看到周武王去讨伐纣王他们上前劝谏,周武王要下令杀了他们,后来姜太公说这两个是仁义之人,武王就放了他们。后来周朝胜利之后他们兄弟两决定不吃周朝土地上生产的任何的食物,因为他们觉得周武王是个不仁不义的君王,但是他们从来不怨恨,只是觉得自己这么做是正确的,没过多久就饿死了。虽然他们身体上因为没有吃而饿死了,但是他们不记恨,反而觉得很开心,因为他们拥有仁义。不食周栗说的就是他们两兄弟。
小时候,当我们的玩具被他人弄坏了,也许会记恨,长大了就明白了,原来这个玩具只是我当时的一个玩具,现在看来也没那么重要,当时两个人还闹得不开心,不做好朋友了。其实还是珍惜当下更为重要,孔子告诉我们要记恨短,记恩长。有人一念之间就放下了恨,有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有人也许一辈子都放不下,这也就是人和人认知的差别。那些看不惯的事情渐渐地都看惯了,包容了,并且还能继续引导往更好的方向走,那是真的不记恨,只记恩。看到事物的角度错了,也就形成了这“三毒”,贪婪、怨恨和抱怨在佛教里被称之为“三毒”,而这里讲的是恨与怨,占到了两个,如果常生怨恨,那么其实这颗心就是一个中了剧毒的心灵。
人生多有不如意,凡事只求半称心,就像我们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无论遇到任何境况,拥有或者失去都是只得一半称心就要知足了,多为自己得到的感恩,少为失去的怨恨,这就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内心,是感恩或者怨恨都在你我自己的选择。但是我始终认为,人活着永远不要记恨失去的或者得不到的,因为心里有恨一辈子就活在恨里,心里有怨就一辈子活在怨里。只有心里有爱了,我们才能永远活在爱里,心中懂得对他人的感恩了,我们才能活在恩情里。爱与感恩是身体健康的一大重要因素,永远记得他人的好是一个人长寿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