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下乡,我带着小麦与小树,米米带着女儿珍珠,我开车,米米与孩子们坐在后排。
去的地方有点偏远,我们弯弯绕绕沿着瓯江、穿过田野、进入山谷,我们的中饭在金坑水库附近半山腰上的一个小村子里。
这一来一回,小树全程都很安静平和。米米很感慨说:真奇怪,小树是你独自带的,一般孩子见了陌生人都不肯抱,都会粘妈妈,怎么小树就不粘你呢?
我回答说:正是因为小树是我独自带的,她才不粘人。
米米问:为什么呢?为什么其他的孩子都会认妈妈呢?
我说:如果一个母亲是独立的、安然的,那她的状态就会完全复制给年幼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越来越独立。而如果一个母亲是匮乏的,是很没安全感的,这种品性也同样复制给孩子,孩子就会很依恋母亲。
米米说:原来如此!
是的,六个月之后,小婴儿就结束了与母亲的共生关系,开始独立生长,不仅外在发展出越来越多的能力,心理上也趋向于独立,慢慢发展自主意识。孩子越是被充分满足,就越有力量发展自我,而一直得不到满足的孩子,才一直向妈妈索取,长大了,在任何关系里要么依赖、要么控制,反正不容易独立。
2
今天早上醒来,发现小树发烧了。
于是一整天都抱着他,为了让红猪少生点气,我打电话让他中午不用回家了。所以他晚上才发现小树病了。
不出所料,他启动了他的生气模式。气鼓鼓的,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他却用来向我翻白眼。
我一如往常做晚饭,煮了汤圆、蒸了包子。他不理我,也不同桌吃饭。
在刚刚上心理学课程,懂得很多道理那个阶段,我就会给他发这样的微信:我也不想小树生病的,小树生病已经让人有压力了,你又这种态度,让大家都不开心。都四十多岁的人了,能不能成熟点?
但现在我明白了,对于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他要的不是你告诉他道理,而是你给出一个空间,让他内心的不满、焦虑等情绪有安放之处。
他吃了饭,顾自去楼上书房了,我抱着小树坐在沙发上,小树在怀里昏昏欲睡,我看完了一部印度电影。
我抱着小树上楼,对他说:你抱下小树,我去洗漱。
他停下了玩游戏的手接过孩子。我下楼,洗漱完毕,在脸上贴了一张面膜,去厨房给小树煮小米粥。
他抱着孩子下来了,很冷静对我说:给孩子吃点,我们去医院吧,你开车,去给小树验个血放心点。
俩口子抱着小树去了趟医院,他又变回那位体贴入微的慈父。
3
前几天,一家四口逛街,在美特斯·邦威给红猪买了件黄色的棉衣,第二天他回家对我讲:今天在街上与一位二中的学生撞衫了,我发现我穿得比他好看!
瞧,跟一位比他年轻三十岁的男孩撞衫了,回家向老婆大人禀报,还带着小小的骄傲。纵然双鬓斑白,依然是个少年。虽然他年长我六岁,一点都没妨碍我老牛吃嫩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