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1)
文/陈建珍
1982年,吴中大地以北一带靠绣花为生的不计其数,这里的女性除了少数人去乡办厂上班外,绝大多数都是在家绣花。男性同胞不是在家种田,就是出门学个手艺,泥水匠或者木匠,油漆匠等。大多数人不是他们不想进乡办厂,也许他们没有赶上好时光,那时候想进乡办厂真是一种奢望,这就错过了许多刚毕业在家的少男少女们。
晓珍刚初中毕业,和众多的青年一样没有赶上好时光,每天伴随她的是一个绣花绷,拿着绣花针用她灵巧的双手,细线慢活在绷架前上下飞舞。绣花很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首先屁股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其次一针一线更不能分神,如果绣错一线返工的话再绣就没有之前的顺滑和光泽。
17岁的晓珍正是像花一样,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刚开始在家绣花感觉自己可以赚钱,为家里分担忧愁时,很有一股子激情,她绣的很认真一块作品不用一个星期就可以完工;时间久了她问自己,难道一辈子就只能在绣花绷前度过吗,难道就没有别的出路?
有一天,一家人围在饭桌前,晓珍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父母沉默了好久,最后父亲说:“可是我们没有门路,绣花确实很苦。”父亲无奈的看着自己的女儿。
“爸,我心不甘,我有几个小学同学,他们初中都没毕业可以进乡办厂,就是因为他们有门路,我们没有门路的就只能在家绣花吗?这也太不公平了。”晓珍嘟着嘴说道。
“啪”父亲拍着桌子站起来大声道:“绣花有什么不好,你这姑娘刚刚在家才多长时间,就这么多想法,至少我们靠自己双手吃饭,出去求人也要欠人家人情。”
晓珍知道父亲这人很爱面子,从来不喜欢欠别人什么。自己有一个做村长的表哥,有一次母亲对父亲说:“听说村里要办厂,你去和表哥说一下能不能给我家姑娘安排一个工作,咱乡办厂去不了,村办厂总可以凑个名额吧!”结果被父亲一顿臭骂挡了回来。
自从那次饭桌事件,晓珍只能老老实实在家绣花,时间一天天过去,绣花的活一件接一件的完成,当结到的绣花钱如数交给父亲时,父亲对她说:“孩子,是爸没本事,不能给你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我们留点钱去买个收音机吧!一边绣花一边听听音乐和广播剧消遣一下。”晓珍高兴的几乎要跳起来,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呀!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晓珍,来到五公里以外的善桥镇上买了一部收音机,父女俩在回来的路上已经迫不及待打开收音机,他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交谈着,脸上都露出了欢喜的神色。
父女俩快到村口的时候,意外的碰到了在村里当村长的表哥朱兴:“表弟,你这是去哪里了,晓珍一直在家绣花吗?”
“是啊!这不为了能给她解闷买了一个收音机,小孩子毕竟屁股坐不了冷板凳。”父亲一边说着一边递了一根烟过去。
“村办厂马上要落成了,为了公平起见大家建议这次将招生考试择优录取,晓珍,你要不要过来报名参加考试?”朱兴转过头问晓珍。
“真的吗?我要报名!”晓珍太激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