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人生最好的姿态。成长是生命最美 丽的模样。----朱永新
2021年“星火教师”成长营开幕式上,朱永新老师的讲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讲到,“长大”与“成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长大是不需要努力的。生活在岁月里,每 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长大。而“成长”与心灵有关,与学习有关,与时间无关。成长,学习,也有客观规律,却是可以跨越不同的年龄段。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成长到优秀成为卓越的“成长”,首先要拥有梦想,在不停地阅读和写作中,长期坚持浸润才能实现。回顾我的教师职业生涯我的成长历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职业生涯第一步:浪漫期
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为生命活着,为什么?首先要活下来,才可以学习、工作、谈梦想。我小时候家里比较贫困,父母都是不认识字的农民,我初中毕业后我没有选择上高中而是选择直接报考的中师,只是想拥有城市户口,吃上商品粮填饱肚子;为了拥有一份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工作,我报考了师范。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师范报到后,学校发了饭票和菜票后,我生平第一次吃了一顿饱饭。师范三年我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缤彩纷呈的校园生活彻底让我沉醉,我喜欢上了这里所有的农村没有见过的新鲜事物,音乐、美术、读书、写作。每天5点就在音乐楼里练习美声唱法,单调的MI--MA发声练习我竟然唱的兴趣盎然;我写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豆腐块在校刊发表后,班主任在教室满面含笑朗读的表情还犹在眼前;第一次在校图书馆借《简爱》,知道了书还可以借来读……我的学习的热情好似久旱开裂缝隙的土地,贪婪的吮吸着文化给于我的营养,自身的成长像非洲草原的尖毛草遇到雨水,被施了似的魔法恣意的疯长。学校开的课程涉猎广泛但是都没有向更深层次推进,所以我每一样都学,每一样都只是略懂一二,没有深入其中。也就是在那时,我发现原来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当我还没有好好享受知识的甘露带来的成长喜悦,三年师范生活已经接近尾声,在无限留恋与不舍中挥泪告别热恋的校园。
当时如果不是生活所迫、目光短浅,而是继续读书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门专业发展的话,是不是会有更好的发展?
在上师范的时候懂得了,人活着不是只为吃喝拉撒,还需要有精神上的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追求的第二个人境界,一辈子为生命而活。为生命而活是一个更高的层次。生命意味着什么?生命意味着人生。我们说生命的时候,经常讲尊严和自尊。
我1992年中师毕业后,分到了农村一个农村学校,学校没有音乐教师,担起了全校12班的音乐课。音乐课没有成绩也没有升学的压力,当时的流行歌曲在全国比较吃香,每当有新的歌曲出现时,我都会马上把它教给孩子们,还记得当时流行《水手》《长城长》等经典曲目,如果不是因为代课经历,我可能会一直在音乐的道路上行走。
1995年下学期,八年级一个教数学的班主任突然患病,需要住院治疗。校长找我谈话,学校老师紧张音乐课又不考试,你教数学课吧。我改教数学课。那时根本没有一点教学经验,拼的是精力和时间,最后的期末考试我竟然教的也不差。其实家人和朋友们都为我捏了一把汗,我能不能把课教好,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半路接班,并且是跨学科接课程。能把孩子们看住不出什么乱子就行了,成绩方面大家都没有敢有大的奢望。我在教数学的时享受到了以前教音乐从来没有的成就感,因为音乐是不考试的科目,学校只要有事就派我去干;音乐没有分数的压力,学生上课也总是捣乱,每次上课组织课堂纪律是我最头疼的问题;和同事们相处时,没有共同语言。我觉得教数学比教音乐好多了,95年新学期我和学校申请教数学课并且担任班主任。
二、职业生涯第二部:精确阶段
当时学校经常给我们灌输的思想是: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分数谋发展。老师们之间流行这样几句话“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时间缠,题海战,早结束功课多复习两遍。”我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了艰难的学科教学之路。我成了最舍得下功夫的老师,每天住在学校,把所有时间都化在了学生身边,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学校总结会上,我总结经验是:一是跟得上。跟紧班级,跟紧学生;二是拼得上。拼时间,拼经历;三是舍得上。舍得力气,舍得付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那些单靠热情和勤奋挣来的分数,让很多学生厌倦学习,我也在分数的压力下产生了很严重的职业倦怠。我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不是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1.实践,重新回到人性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开始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模式,杨思中学的“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台湾地区“学思达”以共享和对话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都是我不断研究的对象,通过研究我进入了学习、模仿和经验积累时期。一些优秀的教育经验成了我模仿的范本,我发现他们的这些做法,确实在上课的时,学生学习的热情比较高,教师教学更省力,对学生的人格养成有非常好效果。我在模仿的时候加了一些创新。我潜心研究小组管理,形成了一套很具操作性的学习方案。当大家在小组的积分评价机制中徘徊时,我发现如果说跟紧学生是用身体绑架了学生,那么小组的量化管理是数据绑架了学生,我依然放弃了小组的积分制管理模式。我发现了教育的最佳模式,那就是让教育回到人本身,只有这样教育才有灵性和人性。从人治到法治管理,再到人性的回归
2008年我的工作调入了高中,我担任六个班的地理课,我继续研究小组管理应用于高中文科,结果也取得了成功,我教的地理课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很欣喜这种好的教学模式不仅仅初中适用高中也同样适用。觉得应该把这个好的方法和大家共享,但是不知道该如何提笔。
三,使命
著名的作家史蒂芬.茨维格说过“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1.读书,让教育不断地丰盈
美国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话:谷歌里有的东西,不需要老师在课堂里讲。这句话虽然有些绝对,但是,在信息时代,是特别值得我们咀嚼的。
2018年的夏风是醉人的,《镇西茶馆》里的招生简章吸引了我。新网师寻找并欢迎所有与新教育“尺码相同” 的人。我们的“尺码”是:真正热爱学习、真正热爱教育、真正热爱生命……
这是心的呼唤,它在呼唤迷路的我,那一刻我与新网师幸福地遇见。
加入新网师前,我阅读最多的是教学参考书、《读者》《意林》等与教学有关的学科书籍以及励志类的心灵鸡汤。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课里,推荐阅读他的作品《自己培养自己》《爱心与教育》《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做最好的班主任》。我如饥似渴地在他的文字里汲取着丰富的精神营养,慢慢地,教育专家们的思想在悄然走进我的教育实践,走进我的内心。我明白了“内心的宁静可以抵御外在的任何风暴。”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一种自我选择、自我培养和自由发展的过程。
在李镇西老师的文章里,我知道了苏霍姆林斯基,开始亲近教育经典《给教师的建议》。我不是为了成为教育家,是为了专业成长,是为了寻找到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幽静,让自己获得精神的丰盈。这本书我反复啃读,它像是一本字典式的教育工具书。每当遇到细小的麻烦和巨大的困惑时,我都可以在里面找到最有意义和价值的答案。以前,我上课的时候总是不允许学生分心或者走神,哪怕学生瞬间的溜号我都会大声训斥。现在遇到学生上课有走神的情况,我会想到书中这段文字:“你不要大声地斥责他,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它搞成不注意听讲、坐立不安的坏典型,我劝你轻轻走到他眼前,握住他的双手,把他从他那童年美妙的独木舟上,引渡到全班学生乘坐的快艇上来。”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他在告诉我们广大的教育者,要学会懂得孩子,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不是简单地、粗暴地挖苦他。
在不断研读经典的书目后,我逐渐改变了自己以前的教育方法,让自己变得和善而机智,当学生遇到问题想不明白的时候,我会和他说:“你冷静一下,我们一会儿再谈。”学生做错题的时候,我不是简单粗暴的罚他抄写,而是与他一起找出错误的原因。学生上课打瞌睡的时候,我会走到他面前,温柔地问他是不是昨晚又熬夜学习了……他们在我的理解和尊重里,慢慢地拥有了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加入新网师两年的时间里,我不仅完成了网师学科的必读和选读书目,还在网师朋友的引领下,参加了北京《班海读书会》网络读书,加入了《樊登读书》听书活动。于是我从一本经典了解到下一本的经典:《正面管教》《孔子,人能弘道》《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王阳明大传》《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自卑与超越》等等,我沉醉在阅读的海洋里。
阅读让我的教育生活有了根基,让我的教育方法更加人性化,也使我和我的学生不断丰盈起来。
2.写作,让我的教育生活插上了翅膀
一个教师应该是一个会写作的人,事实上能够写作又愿意写作的老师越来越少了,我就是一个不会写作的教师。加入新网师前,我的写作最多就是微信圈图片前加一段文字说明。加入新网师后,我开始练习写作,从最初记录班级管理的流水账开始,逐渐能在记录事件的文章后面加入自己的见解和思考,然后有了脉络和主次……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为了督促自己写作,也为了提升写作的水平,我要求自己每天写两篇文章:一篇班级管理,一篇读书笔记。加入新网师两年的时间,我的教育随笔达到近百万字。
遇到班级管理中写得好文章,或者读到好的书籍,我写好读后感,把它发到班级家长的微信群里同家长共享,让家长随时了解学校老师的工作动态和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潜移默化中更新着家长的教育理念。
中段考试后的家长会,我不再是把家长聚到学校读一下分数,表扬几个学习好的同学,留下表现差的同学家长进行谈话。我把学到的新教育理念灵活应用到家校共育中,倡议家长给学生写信,也让学生给父母写信。通过亲子共同读写,家长和学生的情感更加亲密。良好的效果也引领着全校的班级。我把做法记录整理成文章《月印千江水 千江月不同》,在新网师微信公众平台发表后,使得我们山区小县城里很多学校也都纷纷效仿。远在省会郑州市七十九中的杨帆老师,在微信答谢:刘老师,运用你的亲子之间共写、共读的方法开的家长会非常成功,谢谢您的分享。
寒假前洲洲的妈妈在我的《教师爱学生则为之计深远》家长会后,给我留言:刘老师,能够遇到你真的是上天对我们娘俩的恩赐!思维的贫穷让我一直觉得学历不重要,勤奋和选对行业也可以创造出价值!一直以来我对她们的学习都不上心,无形当中给她们传递的思想也是如此,最近经历了很多事情,加上跟你接触得多了,尤其是你昨天家长会上的一番话:只有知识可以伴随他的一生,才可以为他带来价值!如当头一棒把我彻底敲醒了!是呀,如果我大学毕业,我绝对比现在过得好,我再聪明,毕竟没有见识和知识的眼界,我只是在自己有限的空间里、在最底层的阶层中,稍稍有点儿想法,稍稍有点儿勤奋罢了!今天,我所经历的一切事情,都是因为没有见识,自我膨胀而导致的!老师,昨天的家长会不仅是对孩子,更是对我最大的启迪和帮助,谢谢你刘老师!李青洲能够遇到你这样的老师,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幸福,我现在也非常明白和理解你说的:把孩子交给我们不放心!是的,知识和认知的匮乏,加上偏激的想法,真的会误了孩子的一辈子,大姐姐,感谢你,我很后悔之前对我女儿的误导,是我的错误教育和引导,才让她没有考上大学,我不想让这样的错误再在我儿子身上上演,以后,对于沟通和教育这方面的问题,我会随时向你请教,请你指导!大姐姐,真得感谢你!能够认识你,真的是上天的眷顾。读着她的留言,我想起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话:“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需要唤醒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家长朋友。教师不要埋怨家长不好相处、难以沟通,关键是我们的关爱和努力要否让家长看得到。我们真的用心去做了,用合适的方法去做了,和谐的家校关系便会出现。朱永新老师说:“倘若教师、父母、孩子三方真正缔结为教育同盟军,那时的教育必突破困局,得以成长壮大,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真正的大教育。”
两年来,我以教育随笔的形式记录了教育生涯中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写出了一段段真实地感受,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增添了独有的韵味和诗意。通过写作不仅改变了自己的教育心态,开阔了教育视野,还引领家长加入读书和写作中来。写作,除掉了我身上的匠气和俗气,让我享受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3.创新,研发谈心卓越课程
任何教育理念都必须以课程为载体,才富有生命力。没有具体的课程,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在阅读一本本教育经典中,我明白了和青春期学生有效沟通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为了能和学生心灵零距离的接触,我研发了《谈心本》课程。因为班额较大,想和每个学生单独谈心,时间上不允许。况且,不只是有问题的学生才需要疏导心理,优秀的孩子也需要一些适当的心理疏导。我每周三晚上,都安排一节课让学生在谈心本上写下心中的困惑,或者是成长的迷茫、班级里发生的故事以及合理化的建议。这样,我每周都能和全班学生进行一次比较深层的对话,了解到学生内心的一些真实的想法,并且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灵疏导,这对管理班级非常有益。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小青,上课爱说话,批评他爱犟嘴,满口的脏话。通过谈心本我了解到他的成长环境,爸爸爱喝酒,喝过酒爱找事。有次爸爸喝醉酒在外踹门,小青迅速把家里的菜刀放到冰箱的冷冻抽屉里。家门打开后他爸爸骂骂咧咧进屋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喊:“刀呐,我的刀呢?”长期在这样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心态应该是何等的恐惧,同时,他也沾染上父亲爱骂人的恶习。
我给他这样留言:“了解了你的成长环境,我真的很心疼。亲爱的孩子,你能长成现在的样子,老师真的为你自豪,我愿意做你精神上的妈妈。爸爸有那么多的毛病,你能看出来,说明你肯定能改正你身上同样的毛病。请你勇敢地面对人生,走出自己的辉煌。老师相信,你能行!”就这样,我走进了小青的内心;通过一个学期15次不间断的心理辅导,他最终变成了一个阳光少年。
教育的核心就是爱。我愿用细腻的母爱去关心这些处于青春期、心理断乳期的孩子们,我想用自己的爱去补偿那些缺少母爱的孩子。实际上,孩子们才是我的老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让我快速地提升了能力,是学生在教我做老师。
每天漫步学生的心灵,如果有好的范文,我都会在晚自习前的三分钟时间里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地成长。
学生小文在他的谈心本里写道:和以前相比我进步了很多,以前我把上课爱玩当做是小事,认为我们这个年龄就应该玩,但是自从看到大家每天都在进步,我也不敢停下前进的脚步。每天的早读,我总能早早来到教室,开始大声朗读,引领着我周围的同学们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但是有时候课堂上我还是有点管不住自己,别人只要一说话,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在上周上课还被物理老师批评了,我对自己很不满意,所以周日的班会,老班说谁这几天表现不好的时候,我主动投了自己一票,我认为我做得还不够好,投自己一票也是警示自己,以后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每天晚自习前三分钟暮省小班会分享,学生在接受着一次的精神引领,他们的思想越来越积极、向上,同时我会把整理好的文章进行投稿发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每周的“谈心”时间,是学生最期待的快乐时光。每周一次的谈心题目从最初的《我的优点》《夸夸我的好组员》《感恩父母》《告别虚拟走向真实》《每日一善》《学生教我做老师》……到《中考来了,你敢挑战吗?》。对我来说,教育的最大幸福就是看到自己以不露声色的教育,来一步一步达到期待的美好。在自然状态中,让学生不自觉地受到教育,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谈心本》课程的开发,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发现了自己,从中唤醒了自己的学习激情,并得以成长。
其实,“谈心本”教育课程的灵感来自李镇西老师给学生写信的故事。在研究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方法中,我发现李老师最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所以我就结合自己的教育实际创设了“谈心本”课程。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非常受学生欢迎,学生愿意以这种特有方式向老师吐露心声,当学生愿意向老师打开心门的时候,师生之间已经架起一道信任的桥梁。
4.反思,在更深处寻找
通过阅读和写作,让我形成了自我反思的好习惯,作为班主任,哪怕在处理微乎其微的小事时,都会这样反思,我这种做法合理吗?我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了吗?我对这件事的处理有没有不恰当的地方?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怎样处理?这样的反思不禁让我的教育行为从最初的毛毛糙糙,到渐次规范,再到日臻成熟。不仅让我从最初的慌张、毛糙、紧张、重复的班级管理中慢慢解脱出来,有了更多时间去规划和思考班级的发展方向和搞好教育教学。当班级管理从疲于应付走向了自我调控,当教育从被动的解决问题发展到自主寻找方向,一个教师的成长就有了情感和智慧上的保障,
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反思,那就是自我追问,它让我的教育教学反思更加深入。
例如讲一节数学课,我会在上课前反思,这节课怎样讲能得到最好的效果?课中反思那些问题更应该细化,应该补充适当的梯度题型?课后会把自己的精彩和不足在进行反思,做好记录,便于更好的提升自己。
通过不断反思和追问,在数学课教学中,我研发了《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数学证明题的口头作文化》两门卓越新课程,正在不断地完善和丰盈。我想让学生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学感兴趣的数学,让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根、发芽。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对教育经验保持一种好奇的心态,对已经成为习惯的做法与看法时刻保持一种警惕和质疑,让教育教学时刻充满活力和激情。
5.专业交往,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
每年我都会在专业上进行自我提升。2018年暑假参加“新乡市名师培训”“全国家庭心理指导师”培训,2019年参加山西“构建理想课堂”高研班,暑假参加河南省“心理教育培训”、“新网师专家团队暑期共读”活动,通过参加专业共同体的活动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更专业,眼界也变得更开阔。
教育领域的许多问题,不是光靠教育阅读教育书籍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拥有更加宏阔的精神视野,更为扎实的实践行动。作为教育人,我们还要读读科学、美学、历史、文学、文化、哲学、宗教,心理学、人类学的书,我们更要深耕课堂,让每一种“宏大叙事”与课堂教学的地气相连接。作为教育人,我们当如陆九渊说的那样,不仅要有“我注六经”的热情,还要有“六经注我”的气度。迷时师渡,悟时自渡,作为教育人,我们应当将教育与生命融为一体,让我们自身成为伟大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注脚”。
那么,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样子?
我想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从他们身上能够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我正在这条通往彼岸的路上,同家长和学生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我们必须要在任何环境下,都蓬勃生长,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方能成得了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