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小时候,不管是走在放学路上,还是坐在门槛上,亦或是趴在门口的凉床上,手里总是捧着一本书。看得十分入神时,邻居叔叔不止一次对我父母说:你家小柳,长大了肯定是个“四只眼”。
“四只眼”是对戴眼镜的人的称呼,但这三个字加上他们说话的强调,明显可以看出带有嘲笑或者鄙夷的意味。
那时候,农村的读书人不多,偶尔有些戴着眼镜的,要不,是村小学的老师,要不,是一两个读了不少书或者考取大学的人。
在村民的眼中,这些带着眼镜的“四只眼”,就是书呆子,一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穷酸样,很让人瞧不上。
将来会变成“四只眼”的说法让我很反感,自邻居叔叔说过这样的话以后,见到他我总是绕道走,不想跟他处在同一个空间里。
但是,我喜欢读书的习惯并没有受到影响,我依然我行我素,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过了那么多年,看了那么多书,我的眼睛却一直没有近视,直到高三下学期。
高三第二学期开学后不久,一天晚上,我们正上晚自习时,突然停电了。没有人慌张,大家淡定地从抽屉里摸出蜡烛,点燃,在桌角滴上几滴蜡油,把蜡烛放在上面,固定好。每人桌上有了一只点燃的蜡烛。
这时候教室里,烛光点点,人影绰绰,带有点与往日不同的气氛,可是谁也不会注意它的不同,很快重又进入学习的状态了,毕竟高三学习很紧张。
那时候,停电是常有的事,不过通常只是一会,电就又来了,教室里重新灯火通明。因为经常停电,所以,同学们的抽屉里,都放着几支蜡烛,以备不时之需。
可是,那天晚上,电一直没来。不仅那天晚上没来,此后一个星期,一个月都没有来。
是什么原因呢?有同学说,是我们学校和供电局闹翻了,所以供电局给我们学校使绊子。
原因究竟是不是如这个同学说的那样,不得而知。如果是真的话,那时的家长可真朴实,没有一个来指责学校:为什么晚上没有灯?孩子的眼睛坏了找谁负责?
没有任何说明,没有任何意见,大家每天晚上,自觉点上蜡烛,利用烛光学习。
一个月后,我的眼睛果真不行了。坐在后排的我,看黑板上的字,感觉眼睛像蒙上了一层膜,模模糊糊的,看不清楚。
跟老师反应了情况,老师把我的位置调到前排。周末时,我到镇上去配了一副两百度的眼镜。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了与眼镜为伍的生活。
不过,“四只眼”的说法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不想被人说成“四只眼”,所以,我只在上课时戴上眼镜,下课时立刻拿下来。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
在老家镇上的学校开始了我的教书生涯,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的路上。因为不戴眼镜,路上看到熟人或者是长辈也不一定认得出,时间一久,有人说闲话了。
“你家姑娘做了老师架子大了,走在路上看到我们都不打招呼!”
唉,算了吧,还是带上眼镜,虽然真的成了“四只眼”,但它能让我把这模模糊糊的世界看得清楚。
自此,除了睡觉时,眼镜就长在了我的脸上,成了我的另外两只眼睛。
不过,“四只眼”的说法也早已成为了历史。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近视患者占比大概是22%,相对于世界水平来说,我国的近视患者比例更高,达到了33%。
看看我们的周围,戴眼镜的人比比皆是。这确乎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啊。现代科技的发展,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隐患。
如果近视的问题解决不了,将来,人类的眼睛会不会发生变异呢?我想,会的,只不过不知会变成什么样。
22年度年度营第25篇,1315字,计4290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