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是绝尘脱俗,不近人情。而是最了解世情、人心的人。我们习惯于把圣人、“大人”装扮成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殊不知正是因为他们最了解人情世故,才能够成为圣人和“大人”。有些“大人”整天板着脸,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的样子,只是忝居高位而已。
《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是孔子的自我要求,修养境界。“勿意”的意思是以事实为依据,不凭空猜测,不主观臆断,不想当然。“勿必”的意思是不认为什么是必然的,对事情不要求一定达到什么的结果,天下事半由人力半由天意,尽人事听天命,如果一味地追求某种结果,只能是自己平添烦恼和痛苦。“勿固”的意思是不固执己见,不拘泥呆板,受个人经历、见识、知识所限,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而事物和事件具有多面性和发展性,如果一味拘泥固执,只能使自己越来越偏离正确的轨道。“勿我”的意思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所谓兼听则明,怎样让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至关重要。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很容易犯“意、必、固、我”的毛病,常常因为坚持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见而起冲突和争执,其实世人认为的正确往往是错误的。回想一下,是不是自己认为正确的到后来有一半被证明是错误的呢?这种概率说明了本没有绝对的对错,对错是相对的。所以《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如何能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也用到《道德经》中的话“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摒弃自己固有的想法,虚心以待,用中而不执一端,像无底的深渊,不拒倾注,永远没有满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