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很少会看得生气,多数时候,即使觉得书中内容与自己的观念有十分冲突,也会耐着性子看下去,为着拥有评论它的资格。就这一方面而言,我绝对是一个合格读者。
读中学那会儿,小说在校园中风行一时,风头无两。男生多数喜欢武侠小说,女生嘛,肯定是更加喜欢言情小说多一点。至于我,因为家中舅舅的影响,偏爱武侠小说,当时家里也只有武侠小说。
当年读武侠小说,首选金庸,然后梁羽生,再来才是古龙。但人会变,现在我最喜欢古龙。古龙从来不说废话,一言不合要不直接开打,要不走开,眼不见为净。语言之简单明了、情节之曲折紧凑,是我最向往的一点。
相比之下,梁羽生显得有点长气,当然,好还是好的。三位大师是举世公认的,不然,也不会时间过去那么久,封笔之作至少是在三十年前,至今还是无人能够超越。
梁大侠最喜欢自己的作品分别是:《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云海玉弓缘》。
个人认为《云海玉弓缘》是梁大侠写得最有意思的一部,至于《萍踪侠影录》,恰恰是让人看了生气的那一本,主要是云家一家三代的表现令人厌烦。
无疑,云靖的遭遇很惨。出使瓦刺被扣留,在冰天雪地牧马二十年,历尽艰辛,他的儿子云澄在拜师学艺以后邀请同门帮忙救人,他才得以有生之年再入雁门关。因为他始终不曾向敌人低头,所以就骄傲无比,自以为自己的故事比苏武牧羊还要壮烈。他想得十分美好,经历这么多苦难,眼见拨开乌云见阳光,皇帝一定感念他的坚贞,他或会位极人臣,声名大噪,为天下人敬仰。 只是,一杯毒酒轻易的粉碎了他的梦。
云澄也好不到哪里去,为着报父仇,竟瞒着妻子,弃家逃走。这也罢了,他居然还带走一双儿女。可怜他的妻子,被蒙在鼓里,一夜之间,幸福的一家四口只剩下她一个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那个女子白白的哭了几年,眼睛都毁得差不多了。而后来,云澄居然还敢在受伤丧失武功后回去找她。
云重一开始也是祖辈之仇不共戴天,张丹枫三番四次救了他,他才有了一点感激之心,但若不是澹台镜明的劝慰,他哪里会懂得感恩。
至于云蕾,她那变化多端的态度着实让张丹枫吃了不少苦头。而且虽然她是无意,但总在二人几乎没有和解可能的时候,又给张丹枫一点希望,若不是一路看下来,知道她也很委屈无奈,还真的以为她是在使一种叫做“欲擒故纵”的手段。
云靖误以为儿子死后,还很自豪:父是忠臣儿孝子,忠臣孝子集于一门,我云靖尚有何憾!云澄则是张宗周服毒自尽以一死泯恩仇、云重用张丹枫教的方法治好他的跛脚以后,才肯释然。什么是遗传?云家一家三代愚忠真是不遑多让。
其中以云靖最为可笑,他拥护大明就是忠君爱国,别人怀念与朱元璋一起争夺天下的大周皇帝张士诚就是奸贼,他不过一介臣子,而别人还是张士诚的子孙。他的怨恨态度以血书的方式直接施压到儿孙辈身上,所以,造成了后来的那么多曲折风波。
张宗周父子的表现也差强人意。
助敌、救敌还好,可是时刻心怀内疚,何必呢?其实不太明白张宗周与张丹枫的侠骨情义,恩怨不分明,是非也分不清,他们有什么错呢?一个人在某些时候,只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张家人在瓦刺为官,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本是正常,却因为自己对瓦刺的强大有一点点关联,就觉得自己是汉人的罪人,其实,有谁在乎他呢?但由此可见张士诚当年兵败确实有原因的,他顾念太多,而对手根本不惜一切夺得天下。
张丹枫的忧愁更没由来,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父亲的路本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他却硬逼着父亲去选择,一点也不体谅父亲的处境。他对父亲的死应该负上责任。除了这一点,其他倒是可以理解,毕竟,他的一门心思都在做好人上了,不过对象都是外人。他抱着冤家宜解不宜结的态度,散尽财力,送出物力,花费人力,只为换来一个他自己认为正确的做法。真是恭喜他,有这么疼爱他的一个父亲,任得他肆意而为。
梁羽生的民族情结一直都太强,以至强加到他的主角头上,非我族类则为贼,不由得让人叹息。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张丹枫父子深明大义,顾全民族大局,可谓悲壮英雄。
梁大侠在这本书中描写的感情,分外幽怨缠绵,爱情的主张几乎超越了武林道义。张丹枫与云蕾相处的大部分时间,夹杂着仇恨、幽怨与眼泪。关于这两个人长篇大论的哭哭啼啼,真让人怀疑梁大侠与琼瑶女士是否有亲戚关系。
对于《萍踪侠影录》,算是看过就罢,但这些想法还是要提一提。大概是我对明朝没有好感的缘故。明朝的皇帝,几乎没有一个是好的。从朱元璋到朱由检,疑心极重,狠起心来令人发指。明朝百姓的生活,在这些皇帝的统治之下,难免就很艰苦了。所以这本书注定要成为压箱底的一本。
百姓苦,官员也不见得好过,明朝开国功臣得以善终的就没有几人。位列第一的徐达,不过背部生疽,已经好得差不多了,朱元璋派徐达的儿子去看他,徐达不久死去。常遇春也是暴毙,且年仅四十。李文忠得病,朱元璋亲自派人负责医治,他冬月得病,次年春天便死了。后来朱元璋怀疑是负责医治的人下毒,主责降职调迁,其余人等连同家属一律被斩首。
于谦拯救时局,使明朝续命二百多年,却在被他救回的英宗朱祁镇复辟成功后处死。
袁承焕更加惨烈。崇祯皇帝为人多疑又刚愎自用,听信谣言,一介抗清名将,竟以通敌叛国罪在街市上车裂而死。京城的百姓轻信朝廷的话,以为他是卖国贼,痛恨他没有阻挡住清军,任清军在京城周围烧杀抢掠,所以在他行刑那一日,争着生啖其肉。想想就觉得毛骨悚然。
当然,也不能全都怪皇帝,多数大臣都爱惜名声,习惯在一棵树上吊死,都觉得尽忠报国是一种荣幸,全然不管自己的生死,也不理会是否会诛九族。就像晴雯,虽然在怡红院还是有不如意,觉得人家嫌弃她,可是宝玉一说要赶走她,她便直言即使是一头撞死也不会出这个门。很奇怪可是。这种时候,不得不佩服韩世忠,他也精忠为国为民,可是,一旦知道皇帝疑他,便投其所好,买屋买田买地,尽力营造退休气氛,表明头脑里绝对不是只有兵权这么简单。这一招十分有用,皇帝不但不疑他了,反而给他赏赐。与岳飞的下场相比,韩世忠好得太多了。
所以,环境只能够允许一个人明哲保身的时候,还是顺应环境的好。自以为悲悲壮壮的死了,别人不知道还会加个什么罪名。
云靖饱读诗书,没有理由不知道这些事情,可是,他不管,他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不是死到临头,绝对不相信他所仰望的皇帝会放弃他。他是忠君爱国的顽固派,但最后他的下场也不过如此,而他的遭遇,不过是明朝多数爱国官员结局的冰山一角。这样一个朝代居然也能存在二百多年,真是奇怪。
张丹枫的愿望最终还是落空了,明英宗朱祁镇不仅在后来杀了于谦,大明的江山在二百多年后还是落到了异族手里。此后,再没有一个汉人做过皇帝。再过多二百几年,封建皇朝干脆自行走向灭亡之路,而那个时候,居然又有人怀念口称“万岁”、随时卑躬屈膝的日子,还努力的搞复辟。失败一次,再来,有生之年绝不放弃。还是一个汉人呢,不知道当年立志反清复明的天地会、或是红花会里头,有没有这些人的祖宗。此由看来,历史其实挺好看的,只要不是身在其中。
争夺天下失败,意欲卷土重来的人每个朝代都是存在的,慕容复就是一个极佳例子,他要做大燕皇帝,他的心里时刻只有这个念头,为此,什么都可以放弃,虽然他家的“大燕皇帝世系谱表”上,前、后、西、南、北各个燕国都不过最多存在三十几年,距离他的年代也已经七百几年,除了他和他的家人,没有任何人记得。意志之坚定,举世罕有。
相比之下,张宗周父子逊色太多了,未及花开至荼蘼,就自行将一切都结束了。《明史》对张士诚的评价真是最适合不过:似有器量,而实无远图。这些也都适合他的子孙,看似都比朱元璋的后代出色,却从来不走同一条路,什么事都有分歧,都以为自己走的才是正途。读者看了,只想“呵呵”。
诚然,历史不断向前,意图复国的结局通常不可能成功,可是,慕容复总算是尽力了,发疯以后也没有忘记皇帝梦。张宗周留憾而亡,又是自寻了断,泉下遇着祖宗,大概只能相对无言,唯有泪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