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死,焉知生
无论你活着的时候有多么的富有,无论你活着的时候住的多么富丽堂皇,但是当你死去的时候,你的最终不过是一座矮矮的坟墓,一个四十厘米的盒子,一个像乌龟壳一样的木头疙瘩。
世界上从来没有能避免的事情有很多,但是只有死亡是么没有办法避免,也没有逃避的办法。死亡,如同生命的一个终点站一样,是一个人最终的归属。无论是东方或者是西方,都对死亡后的事情保持着十分的敬畏,因为那是每个人以后将要去的远方,西方有.“上帝”中国有“玉皇大帝”“阎王爷”,人们不停的烧香拜佛,不就是博得一个心理安慰吗。
生命是一个无比脆弱的个体,我们真的是非常的脆弱、偶然、短暂的存在,一个叫作“意外”的东西就会夺走我们的一切的一切,不光让我们一切都清零,还让我们再也领会不到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我们常常把“入土为安”作为日后的最大的一件事,这也是每个将死的人最想的,这不免和“乡愁”交替在一起,因为埋在故乡是无比无比的心安理得,是无比无比的安全。
对于死亡,无论是超越还是解脱,是皈依还是复活,都弱化了它使生之意义归零的恐惧与悲悯。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鲁迅《野草》表达出鲁迅不同于常人的看法,鲁迅用“苦”形容人生,正因为人生太惨。所以鲁迅才会说“我对这死亡有大欢喜”,他把死亡视作对生命的复仇,对痛苦和无聊的复仇。
我觉得可以用“生的安详死的痛苦”来形容,总而言之,我们的人生可以用冰块来形容,我们从一滴一滴的水慢慢的凝结,然后慢慢的返璞归真,最后经过太阳光的照射,蒸发掉、消失掉,最后的结局就是“不存在”,世界太大,每个人都太小了,每个人也都太平淡了,我们每个人不是李白,也不是亚里士多德,也不是歌德,也不是列夫托尔斯泰也不是……很多很多,我们就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我们书写着平凡的历史,微不足道的推动者这个世界的发展,更或许不会有人知道——我曾来过这个世界。但是那有怎么样呢?我们生来彷徨,生平凡,死伟大。我们只要无悔着这一生就不负这几十年、几十亿秒。对,起码这些是属于你自己一个人的,未来?——谁有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