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见,一个人的一生,想要一直顺风顺水是不可能的。所以,每当这样时刻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有人说,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
有人说,怎么不顺的都是我啊?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这世间有人豁达,就难免有人纠结。其实大部分的人,都会有纠结的时刻,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社会,有些朋友要是一直陷在思维的漩涡中,就难免要钻牛角尖了。
在英国作家马特.海格的这本《活下去的理由》中,讲述的就是在作者24岁患上抑郁症之后,自己是如何通过写作走上自我救赎之路的。可以说,这是一本用痛苦写就的书籍,但同时也在教会所有人如何走出痛苦。
01 观照自我,才能发现端倪
脑子里着了火,身体仿佛在急速下沉,连看到自己跌影子都会觉得害怕,没办法一个人上街……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描述时,很多人会觉得有些夸张。
然而,这一切并不夸张,特别是对于一个焦虑症、恐慌症和抑郁症的患者来说,那些我们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时候,对他们而言,有的时候却很致命。
所以,在作者的描述中,他通过回忆,把类似的感受再现出来。让我们所有人对于相关的身体反应有所警醒。
今天的我们,忙碌于各种事情中,我们却少了与自己身体的连接。很多时候,我们是过度损耗我们的身体,忽略了每一个细胞积攒下来的疲惫。
就像作者在讲述发病的时候,想起小的时候,他也很想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事情患病的。正是在回头看的过程中,作者突然意识到,原来精神上的这些问题,身体早就有所提示,只不过被我们忽略了。
打个比方,很多人习惯熬夜,总觉得还年轻,没什么。殊不知,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认为中,渐渐损耗了一个人的精气神。
反过来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我观照,时刻了解我们的身体向我们传达的信息。毕竟,凡事过犹不及,很多时候过多消耗就会让人崩溃。
02 时空对话里,看懂内心的转变
在书籍的安排中,作者写了几篇失控的对话。内容大概就是针对同一件事,多年前的自己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件天大的事,处理不好天就要塌下来了。然而,几年后再来看,就会发现,不过如此,我们可以不用那么紧张。
可见,在发病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大脑中的想法是非常极端消极的。在那样的状态下,我们是没办法开心的,我们也找不到生活的动力。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要警惕自己的内心,是否已经病了。如果病了,那么我们就需要更多地观照内心,读懂身体信息,让自己不要过度地沉浸在某一种情绪中。
反过来,正常人的反应是随性的,相对比较乐观的。作者也是通过对比,让人们对这个病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把真实的感受和反应写了出来,何尝不是一种借鉴呢?
处在不同阶段的人生,我们对于很多事情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为何会对一件事耿耿于怀,主要还是我们的内心的那一关过不去。很多时候,心里想明白了,或许那件事就没那么困扰了。
这其实也是在告诉我们,人的一辈子,哪能事事顺心呢?遇见不如意的事情时,如果第一时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妨放一下,我们先把内心的烦躁、焦虑放下,再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许,当我们不那么烦躁时,看问题反而没那么难了。
03 在爱的陪伴下,我们都可以穿过人生的海啸
而一个人已经身陷其中的时候,作为他身边的人,陪伴是最重要的。我们看到,最开始作者和女友打算离开西班牙的时候,他的朋友觉得这不是什么事。
然而从作者描述的心理感受和大脑想法来看,当他不开心了的时候,整个人的状态是丧气的。所以,别人云淡风轻的那句“没什么事”,其实对于作者来说是没用的,对于很多同病相怜的人来说也是没用的。
作为他的亲人,能做的是什么呢?那就是陪伴,鼓励以及包容。或许他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你,他害怕这个,害怕那个,他上不了街,没法去扔垃圾,没法去市场帮你买菜……这些绝对是真的。在那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包容他。
如果彼此有时间,在康复的过程中,陪伴是唯一的良药。就像新生儿学走路那样,陪着他重新开始人生的体验,重新让他找到生活的意义,重新建立内心与世界的联系。
在书中,我们看到,作者的女友和父母就是这样陪着他的,陪他去散步,陪他去买东西,陪他去旅游,很多东西,只要心的障碍放下了,我们的态度就会随之改变的。
需要警惕的是,不要小看它。很多人把抑郁症当成一种小感冒,实际上它的威力堪比海啸。历史上有很多名人也是被这场海啸淹没了。
所以,遇见那些懂自己的人很重要,身边的人能够真心实意为自己着想很重要。在人生的某些时刻,他们的存在,会让一个人脆弱的内心生出了力量,继续前行。
到最后,哪怕曾经波浪滔天,我们相信,我们都可以等到清风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