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9
9号下午,精彩继续上演!
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徐飞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节高一年级的作文课《舌尖上的"人情"》。在江浙名师中,徐老师颇具影响力,但听闻第一学历是中师的他,竟能站在高中语文课的讲台上,我惊讶之余心生膜拜。
课堂从"吃货"开始,这个在瞬间能使人兴奋的词语,一下子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多了。三分钟的从"舌尖上的中国"剪辑的小视频,很快使课堂切入了正题:商老三的撸串,味道之外更是人情,你记忆中有没有那么一根撸串,它能使你想起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情?于是,孩子们踊跃于自己垂涎的美食,述说着记忆里浓浓的亲情、友情、师生情……我不由得感叹,徐老师创设的学习任务情境真好,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有浸满情的话要说。这不就是课标对初中生写作的要求吗?有效的写作训练,老师要善于创设符合写作学习规律的学习任务情境。上海著名邓彤老师说:“没有创设情境的写作教学,就意味着将学生抛掷到一个缺少环境的条件中,强制要求学生"赤手空拳"地完成任务。”徐老师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对接,激发学生说和写的欲望,这是写作训练的第一步。
接下来,徐老师屏幕出示了一位学生的课前习作,是一篇上好的文章,引得全场听课教师发出赞叹。这篇文写得好,好在哪里?师生共同品读,徐老师板书:多感官描写、运用修辞、句式变化、细节描写、色彩渲染、联想想象、主观感受烘托……不知不觉,徐老师已巧妙地给学生提供了写作支架。徐老师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接着出示了一位同学的语段,让学生修改,并添加上两种方法,使描写更具体、更生动。徐老师展示了自己修改的范例,再一次给学生输入支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我不禁暗暗为徐老师的精心设计叫绝:老师带领学生品味,发现语言之美,又让学生运用所学去实践。整个过程中,老师的写作支架提供的自然、巧妙。
最后,徐老师又引导学生去感受食物背后的"情"。的确,人们深深眷恋的食物里藏着亲情,寄托着对生命中的那个人的惦念,融入了乡土风俗,展现着时代变化,包涵着人生哲理。料理食物就是料理人生,品味食物就是品味人生。至此,这节情味作文课完美地画上了句号。
上完课,徐老师又做了"中学写作教学的情味视角"的专题讲座,从"激发写作趣味是写作教学的第一要务、写作就是培养学生对这个世界的深情、形象思维可与逻辑思维的融合发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应有情有味"四个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讲座结束后,"女神"郑导又给我们做了短评,让大家对上下午的课和讲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真是收获满满。我想,回去后,自己一定要按照郑老师的要求,去试着上一上、悟一悟,让作文教学有情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