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找到的那个另一半能够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最好能填补我们内心一直以来的缺失。然而造成这些缺失感的原因往往是我们在童年时代就没有得到的那份归属感和被重视的需求。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这些梦想也随之成长。
刚刚阅读完了《亲密关系》中的相关内容:压力,失望和愤恨。文中作者指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没有人能给的,也没有人能让我们快乐。很多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的期望让我们不能得到安抚,期望的目的是让需求得到满足,但在这同时,必然会发生两件事情,第一,我们感到内心缺乏爱,如果我们需要某样东西,一定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第二,如果没有某个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没有足够的爱。我们要求别人来爱我们,那就是否认我们自己心中有足够的爱。觉得不被爱,必定会让我们产生一些缺乏爱的信念,如我们不值得被爱,或我们并不可爱。如此一来,不管伴侣提出多少证据来证明我们值得被爱,都是不够的。
当我们把梦想寄托在别人身上时,那么我们的心也就完全在别人身上了。当我们对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时,我们首先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想从伴侣身上得到的是什么?我们所需要的往往是情绪上的事物,但也有可能是实质的需求,如伴侣的抚摸等等。作者表示,了解自己的期望及背后的需求,是一种后天学习来的技巧。通常我们只会意识到自己希望伴侣做些什么或改变什么,却不会觉察自己深埋在潜意识里的需求。我们希望伴侣做或是说一些事情,但不会意识到我们希望他们这么做,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某些情绪上的需求。我们受的伤,灵魂会为我们安置好。看不到真相时,灵魂会为我们摆脱错觉的影响。
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意向,我们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于我们的心里,不假外求。作者告诉我们,意向、想象力和直觉是我们人类最有用的三样利器。当放弃一项需求时,我们便把心中原本被需求占据的空间释放出来,而宇宙中是不容许有空间存在的,所以我们心中的空间将会被爱所填满。
心理学家指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所缺失的,所需求的那一部分,其实都是在儿时未从父母那得到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这部分缺失,也会在我们以后的亲密关系中展现地淋漓尽致。但这部分缺失感就一定会永远跟随我们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自身所需要的一切都可以从自身获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本自具足,达到自圆满的状态。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心,也就是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所思所想。我们很多人即便在童年时期过的很不快乐,导致形成了某些程度上的缺失,我们也可以和自己内在的那个曾经的小孩握手言和,给予他理解、关爱和支持,给予他很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