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没有读哲学 下了个微信读书 偶然再看了一遍人生效率手册 有些感想还是先记录为罢 其实比上高中的时候看多了很多感触 也突然发现 看目录跳读非虚构是一件多么多么美妙的事情 很有针对性 当然 刚刚无聊搜了一下豆瓣评分 唉果然又不出所料的被友邻喷了 比如怀疑作者睡四个小时会猝死 感到很赞同 感觉整个人还是要顺应自然比较好 没必要把自己逼得太紧 但是怎么说 里面还是有一些我赞同的部分的
>> 知易行难。我想,一个人如果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践行一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必然是因为在内心深处有着一个十分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
有一个好习惯 整个下来 内外平衡 觉得很平静 很愉悦
>> 记录法。每次我演讲的时候,都会用录像机或手机将我的演讲视频录下来。然后在演讲结束后,自己看着自己的演讲,听着自己的现场音频,不断地反思与评估。当然了,我也会自己手绘评估表格,对我每次的演讲进行打分。这就是一个自我反馈机制的建立。除了演讲,很多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的反馈机制,才能达到高效学习的目标。
>> 还有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这类事情往往与你的人生目标密切相关,是你需要每天都拿出整块时间来处理的,
>> 泛学体系,这类知识不一定要精通,但要了解。
人要给自己的整个学习体系花时间投资 不要贪一时之快
>> 回过头再来谈精学理论,它需要你通过10000小时定律的积累学习来完成。我们通常认为,需要整块时间来修炼一项才能,比如说早起时间,就是整块时间,不受打扰,是非常适合用来做精学知识体系积累的。
可以先泛学 再挑自己有兴趣的钻研 难度也就降低了
>是老师主导了他们的平台,还是平台选择了自己的导师。跟随平台来学习,特别适合那些自己没办法有效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朋友,甚至是那些怕麻烦的朋友。
其实我一直认为阅读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你看书速度不快,而且不知道汲取什么领域的知识时,不妨用被动式的知识输入方法,聆听大咖们讲课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 是老师主导了他们的平台,还是平台选择了自己的导师。跟随平台来学习,特别适合那些自己没办法有效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朋友,甚至是那些怕麻烦的朋友。其实我一直认为阅读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你看书速度不快,而且不知道汲取什么领域的知识时,不妨用被动式的知识输入方法,聆听大咖们讲课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 比如大家在旅游时,有时候,你自己或者你和你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旅游时,你们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小片风景;如果你找一位比你阅历丰富的人一同旅行,听到的则是更有深度的讲解;如果你找一位历史学家陪你去旅游,他则会给你讲解很多关于历史人文的知识;如果你找一位500强企业家陪你去旅行,他会在旅程中给你讲述当地经济发展的状况和趋势。回过头来看,如果你自己去旅行,你收获的远没有比陪同者,尤其是有经验的陪同者在你身边的时候更多些。这其实是我2013年提出的渡船理论,人生就像过河,从此岸到彼岸,如果希望有效成长,就需要一位导师陪伴,这其实与泛学体系一脉相承,如果你想积累自己的知识广度,要选择一个能够持续不断产生价值的平台,这件事,越早越好。
很赞同 一定要先做好功课 才能最大化体验 当然 目的是为了体验 不要做的很痛苦
>> 凡事提前”
>> 你需要对你所学的知识,以及主讲人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自己判断是否需要预习,是否需要记笔记。
>> 推荐大家使用固定笔记格式来记笔记,一致性是一个基于基础逻辑的训练,你可以使用思维导图
有舍有需 一定要利落选择
>> 复习法要做到与不断重复的实践相结合。
>> 我非常欣赏毛泽东的一篇文章,叫作《实践论》
>> 近期能力提升,或者说精学理论密切相关的三个目标。也就是新的一天到来前,不管你计划清单上的内容是否完成,至少你这三个目标必须完成。千万别觉得三个目标数量太少,难道一天就要做到这三件事吗?不是的,有时候我们总是抓不住主要矛盾,或者说抓不住重点,总容易被细节所困扰,而丧失了全局。那么就无法定义出自己的目标,并且有效地实现目标。
>> 在你写完每日目标后,你需要把每日清单按照每天从5点至23点的时刻进行排列。让自己对一天的时间安排做到心中有数。除此以外,还应该进行前一天的行为总结。在我讲述时间管理时,我多次强调了单点突破法的重要性。计划-实施-总结-评估到再次计划
可以简化一点 不过还是觉得亲测有效
>> 就是开始学习文史哲方面的内容,那个时候我决定先从历史下手,好多导师给我推荐北大一个课程,你可以上一年到两年的课程,每个月拿出4天的时间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投资。
>> 旅行、外出行走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输入方法。我喜欢用文化方面的体验来
>> 输出一般指的是将知识传授给他人、指导他人。分享、讲话和写作都属于输出,你把你学到的东西转化成你自己的观点。
学会分享
>> 如果你自己对一个知识点还在一知半解的程度,你根本就无法向别人解释清楚这个知识点。同理,当你自己还没有完全掌握这项技能时,你就无法解答别人的疑惑,还怎么将这项技能传授给别人呢?
>> 曾经,我为了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为了在英语演讲方面能有快速的提高,每天专门划分一块时间,用来背诵大量的文章,在熟练背诵后,再运用到我的写作中,不停地背诵和写稿,灵活运用背诵的那些句子,最后不论是英文
自己就是英专的 也逐渐领悟到背诵的重要性
>> 在下笔前,我们要想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写的这篇稿子,需要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理念,什么样的价值观,最后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 如果我们不能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换句话说,在实践场景中,无法调用知识储备,那么学再多都是没有用的,也只是一个理论派。
>> 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肯定自己。
>> 在围棋中有一个专业术语——复局,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
>> 在联想,复盘分为四步: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适时回头看 才能提升
>> 康奈尔笔记法的结构是这样的:康奈尔笔记法将一页纸分成了三部分,右上最大的空间用来做笔记,左边四分之一左右用来写提纲,下方五分之一左右的空间用于写总结。
>> 你的笔记最后要可以成为授课内容或者所读书本的一个大纲。专注于获取关键词或者关键语句,这样你才能跟得上授课或者演讲人的速度,不要试图把每一个字都记在纸上,使用着重号、特殊符号、缩略词或者你自己“发明”的速记符号。这样你更容易保持注意力去跟上思路,同时也没有遗漏掉信息,之后你将有足够的时间查漏补缺。记录中心思想,抛开解释性的例子。
>> 对中心思想的转述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空间,也会迫使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那些给出的观点,这将会让你更容易记住它们。
>> 背诵(Recite)。用你的手掌或者一张纸盖住右侧笔记那一部分,只根据大纲栏中的摘记提示,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回忆复述笔记栏的内容,并试着回答你曾经在左侧大纲栏中写下的那些问题,然后拿开手掌或者纸片进行核对。你也可以请你的朋友来提问你,用笔记来测验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大纲栏发挥应有的效果。
>> 。短期记忆很容易遗忘,间隔复习有助于加深
>> 每周花10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
>> 在复习过程中,你可以阅读你的笔记,尽可能频繁地复习笔记。专心看你大纲栏和总结栏中的笔记,这些地方记录了你在测验或者考试中最需要的那些要点。如果你喜欢的话,在复习的时候对最重要的部分可以画线标记。
>> 灵感的收集瓶
觉得这个想法不错 很多时候一些奇思妙想如果有很好的记录 就是以后拿出来看看也很快乐
哎还是这种鸡汤哲学非虚构比较好读啊~
昨天跟男朋友约读书 男朋友也很搞笑 就提了一个要求 不要太学术 哈哈哈哈哈哈一想到他的kindle账号里都是那些看上去就令人望而生畏的书 嗯给个抱抱
总而言之 还是希望自己有个好习惯 可以静心 追求一种平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