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摘抄:
治病救人周
举例:学生自我诊疗,寻找治疗方法。
同学们谈了自己集中一周时间治病的体会,激发了学生参加“治病救人周”活动的兴趣,纷纷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诊治。
学习生活中经常掀起这样的教育波澜,学生感觉兴奋、新鲜,增强了自我教育的兴趣。
控制“三闲”
所谓“三闲”,即闲话、闲事、闲思。引导学生控制“三闲”,就使学生较明确地将无用有害的言、行、思和有用有利的言、行、思区别开来。
控制“三闲”要注意,一定要引导学生弄清“三闲”的概念。具体控制“三闲”的办法应当有几十种、上百种,每位同学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我感觉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尽可能多地做实事,明确做什么事,做几件,用多长时间做一件。心情不好时,做喜欢做的、难度小的事。实事做多了,形成较牢固持久的兴奋中心了,“三闲”便不容易侵扰了。
阅读感悟:
自我诊疗,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判定,继而进行自我教育。我觉得魏老师这样的做法非常棒。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深刻的认识自己,我们人生最可靠的伙伴和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我们自己主宰着自己的命运,也常常因为认知的局限,原有的智力背景,最终影响我们的前进。
自我诊疗,打开了自己认识自己的大门。引导学生常反思,常诊疗,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是学生个人的自我超越。
控制“三闲”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整的过程,这一项既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自己。在生活中,每一天自己也控制好“三闲”,控制好自己的时间,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未来的目标和当下的心情都是值得兼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