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既可用于形容人的品格气质,也可用于评价诗文书画的风格特点。以下是其具体含义:
- 指人的品格、刚正的气概:如《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论》中“然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此处“风骨”指人的品格气质。而《北齐书·武成十二王传论》中“文襄诸子,咸有风骨”,则强调刚正的气概。
- 作为古典文艺理论术语: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指出“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於骨”,认为端直的言辞和骏爽的意气统一结合为诗文的“风骨”。如陈子昂《〈修竹篇〉序》中“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就是对文学作品刚健遒劲格调的追求。
- 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魏书·祖莹传》中“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强调文章要有独特的风格。在绘画领域,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曹不兴》中“观其风骨,名岂虚成”,以及书法领域《法书要录》卷六引唐窦臮《述书赋下》中“开元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均是用“风骨”来评价作品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