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本书有很多忧伤,长长的,浓浓的。
之前从不了解的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随着文字展现在眼前。天空很广,气温很低,风很大,人也很冷。
昼长夜短,每天睁眼就是干不完的活,烧茶做饭,打水放羊,挤奶赶羊,如此反复,没有尽头。
幽默在恶劣气候和单调生活面前,发挥不出太大的价值。毕竟,吃饱穿暖是首要任务。
卡西,这个十五六岁的牧羊女,“手欠”,任何东西到她手里都会变得面目全非:新衣服烂了,新鞋子坏了,发卡坏了,耳环丢了,小镜子碎了,戒指不见了……如此种种,文章写出来觉得她挺可爱,可如果自己家有这样一个“万物杀手”的姑娘,我想我一定会抓狂。
不过李娟说“转念一想,不爱惜东西又有什么过错呢?爱惜也罢,不爱惜也罢,有些事物终归会坏掉,到头来终归被抛弃”,这句话让我瞬间释然。就好像听到那句“开心也是过一天,不开心也是过一天”的劝慰的话一样,凡事不必太较真儿,不必太在意,陡然间便多了一份豁达。
近日我对丢旧衣服陷入一轮又一轮的挣扎中,往往是已经狠下心决定要丢了,或者已经放进垃圾桶了,被自己“转念一想,兴许狗子能用上”的念头一打扰,便又从垃圾桶里捡了回来。怎么会有那么多不舍得呢?应该向卡西学习。
牧民的生活,到底是辛苦的。读这些文字,总能想起我的童年。和土地的亲密接触,耕种劳作,纯天然,原生态,是生活的日常。我们身在其中时,总向往外面的世界,就像卡西,像苏乎拉这些花季牧羊女,她们也向往定居生活,也向往城市。然而,等有一天跳脱出来,你会发现,曾经的生活是何其珍贵,就像游牧于高山草原的生活,已是多少外面的人心心念念的“诗和远方”了。
他们的舞会,是重要的盛大的场合,年轻人通宵沉浸其中的大party,是单调生活的重要调剂。女孩子心之向往,穿新衣戴新帽,男孩子也不甘示弱,从头到脚捯饬一番,那种雀跃的心情感染众人。而外族人却很难感同身受,我想如果是我,也会和李娟一样觉得熬不起这个夜,还不如暖被窝热炕头舒服些。主要是,没有了年轻时的那个心境。
李娟的文字,平和悠长,不时俏皮,不时惆怅,总能把你的心牵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