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观测风
一、教材分析:
《观测风》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第五课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并学会了气温和降水量的观测。本课主要通过自制小风旗完成对风的观测。
在《空气》单元中,学生已经知道空气的流动会形成风,并在实验中通过小纸条和蚊香的飘动来判断是否有风,这为本节课感知风打下了基础。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也能想到通过周围物体的飘动来判断风的大小或方向。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感受风是比较简单的,他们在生活中也有经验。确定风向是本课的第一个难点,很多学生会将风向认为是风吹去的方向,在判断上造成错误。第二个难点是“蒲福风力等级表”,12个等级对于学生来说较复杂。因此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制作风旗,观察风旗的状况确定三个等级和风向,这对于学生来说更为简便,更容易判断。最后,学生需要在天气日历上完成对风的记录,以达成持续观察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一)聚焦
教师播放一段蒲公英随风飘动的视频,提问: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是什么引起的?
生:看到了蒲公英飘动,这是风引起的。师:没错,风让蒲公英飘动了。(板书“风”)师:今天上学路上,你们感受到风了吗?能不能描述一下今天的风?生:风吹动了路旁的树叶;风吹的时候红旗会飘动……师:从大家的描述中,老师发现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能通过周围的事物来感知它。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观测风。(板书“观测”)
探索一:了解风
教师提问:我们需要观测风的哪些方面呢?
生:我觉得可以观察风的大小;我觉得可以观测风把树枝吹到了什么程度……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我们来看看天气预报里,都播报了风的哪些方面。
教师出示一张天气预报的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介绍风向和风速的概念: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指的是风每秒行进的距离,也就是学生理解的风力大小。同时介绍方位图,明确风有八个方位。
探索二:知道如何观测风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风向和风速了,那么,如何测量他们呢?
生:我觉得可以通过树枝的摆动来判断风向和风速;我觉得可以看红旗的摆动来判断……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总结的也非常好。为了统一标准以及方便大家观测,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个小工具——风旗。来看看小风旗如何使用吧。
探索三:制作小风旗并学会使用
教师播放制作小风旗以及利用风旗观测风的视频。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现在,让我们动手制作一个小风旗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条件允许可每人带材料制作)
(三)发现
师:小风旗制作好了,让我们带上它,去室外测量一下今天的风吧!
师:使用风旗连续观察两分钟,以观测到最多的方向作为今天的风向,使用0、1、2来对应风旗的展开,记录风速大小。
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来判断风向和风速,将两种结果进行对比。
(四)拓展
教师通过视频或图片简要介绍“蒲福风力等级表”
简要介绍风向标,并让学生课下完成风向标的制作和使用,并和风旗进行对比。
四、教学反思:
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只要有空气的流动,风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观测风,学生会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身边的一草一木都能成为他们用来观测风的对象。作为老师的我们,则要引导他们把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提炼成抽象的概念,并加以严谨和科学的方法,形成正确、系统的认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完成从经验到真理转变的路上,我们必须带着学生去亲身实践,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所以我认为,本课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后在生活中实际使用,在进行本节课的授课时,我一定会让学生去室外观察,如果当天天气条件不佳,我也会创造条件让学生有环境去实践,比如让学生奔跑起来制造风,利用风扇制造大小、方向不同的风。
本课的难点之一是风向的概念,风吹来的方向和部分学生认知里风吹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加以引导和强调。在实际用小风旗测量中,学生也可能会弄反,小风旗吹向的方向和风向是相反的,在反复的测量中,学生能对此知识加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