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5《观测风》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识别风向,判断风力的一般方法。首先引导学生明确风的知识,再训练学生利用地面飘动的物体识别风向,最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制作简易风旗,通过观测制造的模拟风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巩固课内知识。由于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要让学生明白利用可见的工具(风旗)来判断不可见的物体(风)。
本课设计了三个活动:
①感受不同的风,认识风力风向与风速,意识到可以利用地面物体的摆动/飘动等情况及其程度简单判断风力与风向,理解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②认识蒲福风力等级表,知道气象学上如何给风划定等级,并把之前抽象的风的大小具体化。
③制作简易小风旗,用身边的物体制造风,模拟不同等级的风,并用小风旗观测风向与风力。
通过几个班的授课,具体反思如下:
①学生在本课之前对风的理解和感受都是抽象的,对天气预报中北风3 ~ 4级之类的信息完全没有概念,因此让他们去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是困难。课堂上通过科学视频、教师演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去理解和感受风力和风向的特点及意义,同时讨论了如何判断方位,从而可以准确识别风向。
②在制作小风旗时,部分学生选用的旗面材料偏硬或偏厚重,这样就导致自制的小风旗无法灵敏地感受风,观测效果不佳。课堂上通过对比轻薄布制的小风旗和不合格(如旗面是图画纸的小风旗)对相同风旗面的感受程度来进一步说明选材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科学选材。
③在用自制小风旗观测风的活动中,由于是在教室中进行的,需要制造风,有的小组同学同时多个方向在制造,并且风力不同,导致小风旗无法准确判断风力与风向,实验不严谨。这一点是教师之前没有想到的,只能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并及时纠正。虽然在之后上课的班级中,活动前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但还是有相同问题出现。
④关于风向的识别,由于并不是所以同学都能自己准确判断方位,因此记录的风向乱七八糟。为了使活动更加科学,在后续教学时提前和学生们一起进行了方向的判断,并及时记录在黑板上,以便学生快速判断。不过学生可能还是不能独立准确识别风向,因为他们可能只知道某种判断的方法,但凡出现变化,就不知道如何判断了,即使课堂上讨论了多种判断方向的方法,所以判断风向对学生来说困难又重要。
二、新教师线上培训—科学新课标背景下的学生评价交流感悟
很赞同何老师的观点,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可以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思考,同时也能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科学课堂上,学生的任何回答和观点都是可以存在的,老师要做的就是及时对这些回答做出正确的回应,不仅可以肯定和鼓励学生,也能让课堂充满发散思维的身影。这一点是我要认真学习并且实践的。
关于自评与互评,我可能多的是教师的评价,忽略了学生主体的评价,这一点也让我今天进行了深刻反思。教师评价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不仅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还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镜子与反馈。一节课是否完成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教学重点,其实都可以从他们的自评与互评中体现出来,同时也能让教师知道应该如何改进,如何进行教学巩固。
在作业评价方面,形式往往比较单一,注重结果评价与口头评价,忽略了过程性评价。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思维、方法等是否科学都是他们科学素养的体现,应该给予肯定。同时给出的要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接下来可以改进或优化的方向,发挥评价的增值性。
此次优秀评价案例的学习,让我意识到了教学过程中的许多不足之处,也让我认识到了科学教学的任重道远,同时也明确了接下来的改进方向。要真正实现好的“教—学—评”一体化,我还需要不断实践与反思。